第一节:导论

2022-09-27 15:0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节:导论》,欢迎阅读!
导论

第一节:导论 时间:929

一、什么是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是高中语文的延续,但又不同于高中语文同学们不能将大学语文当成“高四”语文来对待。

1、大学语文历来面目不清,被人讥讽为“高四语文。这种讥讽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在编写体例上的雷同。我们都知道,中学语文是按照文体划分来构建单元的,通常划分为记叙文单元、议论文单元、说明文单元、应用文单元、诗歌单元、小说单元、散文单元、戏剧单元、文言文单元等,这种划分在逻辑上是混乱的,然而一直来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大学语文一开始似乎在这一点上刻意显示出与中学语文的区别,以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全国通用《大学语文为例,一开始选择按时代顺序编写(1981年本),这虽与中学语文不同,但是却是大学中文系文学史的体系,考虑到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性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的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各类专业的公共课”,这种体系显然行不通。其后又采取了按体裁分类编写(1988年本),即仍然是中学语文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系列,这恐怕是被讥讽为“大四语文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在逻辑上比中学语文还要混乱,因为中学语文系列虽然不合逻辑,总算还是错得明白,知道记叙文议论文之类的划分和诗歌小说散文之类的划分是搞不到一起去的,只好分别摆在那里任人指责了,而大学语文却试图掩盖这种逻辑错误,比如把小说归入记叙文,把议论散文归入议论文(注:现在此版本不在手边,凭记忆或许有误,待查)文言文也是如此,分别归入记叙文议论文等等,试图把本来是两种甚至三种标准的划分混合起来,不能不造成更大的混乱。从1996年开始则实行按课文主题编写单元,这种做法一直保留到今天,2001年的“增订本”划分为“品格·胸怀”“为政·爱国”“社会·民生”“人生·世态”“亲情·人性”“爱情·婚姻”“传记·逸事”“怀古·咏史”“写景·记游”和“论文·品艺”十个单元,以及“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两个实在无法归类的单元,到了2005年的最新版本(号称为大学语文“第八版”,也基本沿用这一思路,设计为“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品格修养”“社会人生”“人情世态”“乡思亲情”“爱情婚姻”“人物风神”“咏史怀古”“写景记游”“论学品艺”等十二个单元。这种划分其实掩盖着一种更大的误区,就是“文”“道”关系的错位。在改革开放前,中学语文曾经也长期存在这种误区,语文课几乎成为政治课,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已经逐渐扭转这种现象,越来越注意语文应有的学科地位和自身价值,然而大学语文却再次逆流而上,以“道”作为教材的主线,而“文”仅仅成为一种载道的工具,这就有可能使大学语文课再次沦为大学中的一门思想道德课。这个问题目前似乎很少人注意并提出,然而却是本讲义编写中清醒注意到并且努力要纠正的。

第二,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在入选篇目上多有重复。有人曾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与该届学生中学时使用的语文作了比较,结果《大语文》所选的67篇文章中,与中学《语文》出处一致的有60篇,占总数89.6%,与中学


不一样的仅7篇。2001年的增订本虽对此有所改正,但所收文章与高中语文课本重复的仍有近30篇,如果算上初中语文课本以及与中学语文配套的课外语文读本的话,重复篇目几近一半。除了篇目重复外,大学语文课文的质量也受到人们质疑,有批评者说,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高中语文(2001年版),古今中外文学及其他学科名家名作鳞次栉比,并着意选择许多当代名家之作,明显增强了时代感,如霍金的《宇宙的未来》、里夫金·霍华德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房龙《〈宽容〉序言》、伍尔夫《墙上的斑点》、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节选)、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黄仁宇的《孔孟》、汪曾祺《胡同文化》、余秋雨《道士塔》、郑愁予《错误》、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使人感受到一股新鲜和丰富的文化气息。而大学语文的篇目大部分是直接从自学版的《大学语文中挪移过来,并无新意可言,所选当代作品太少,如增订本当代作品仅为全书的5%,显得暮气过重,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隔阂和厌烦情绪。

应该说2005年的大学语文第八版已经充分注意到上述问题,将课文篇幅增加到120篇,选文的视野也从原来的纯文学扩大到其它人文领域,比如胡适的《容忍与自由》、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熊秉明的《看蒙娜丽莎看》、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等,当代作品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是笔者认为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解决,以课文篇目与中学重复来批评大学语文,这本是批评者的一种误区,中学语文六年12册,再加上同样数量的配套课外读本,应该说好文章基本上已经选光,大学语文再想在这一方面与中学语文一比高下,几乎已经没有多大的可能,弄得不好,还可能丢失语文的学科特色,编成一种不伦不类的“人文读本”(不是已经有人在尝试这样做了吗?)。笔者认为,大学语文之所以没有自己的特色,被人讥讽为“高四语文,其根本的原因不在篇目的重复与否,而在于教学的层次不高,不能显示高等教育应有的高度。从教学的角度看,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小学可以学(甚至幼儿园也可以学,比如幼儿学唐诗),中学可以学,大学也可以再学,不存在被谁垄断了文化资源的问题,关键是学习的层次是根本不同的。所以,所谓“高四语文”问题,反映的不是课文篇目的重复,而是大学语文缺乏高等教育应有的高度。那么大学语文应该有怎么样的教学层次?这里且先提出一点:大学语文应该是一种研究型的学习。现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探索中,都提出了“研究型”学习的口号,然而这并不恰当,因为研究需要必备的知识积累和方法训练,这是在中小学阶段不可能完成的,或者说中小学最多还只是处在研究的准备阶段,这时候提出研究,其结果既干扰了正常的知识积累过程,又不过是让学生养成凭空想象的类似“脑筋急转弯”的不良学风而已。研究型学习是大学阶段的任务,大学语文正在这一点可以完全不同于中学语文 二、学习大学语文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在很多高校都不会重视。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

我们所要学习的大学语文,就是要通过在大学里对本课程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的价值在于,经由语言文字而通向人类精神文化的宝库。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里的书籍当然不是指任何一本书。一个人不应该长期满足于阅读通俗读物,爱因斯坦说,我们应该读读优秀的古典作品。古典作品是一个民族心路历程的


折射,由于没有或较少受到商业文明的渐染,而保留了较多清明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些作品对于患有近视症”“多动症”“麻木症”“妄想症的现代人无疑是一副难得的清醒剂和镇静剂。

古人讲: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又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可见,读书并非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习语文的过程正是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读书人之于文盲,不仅在于他们认得字,能读书,更在于他们能通过读书而知道越来越多的道理,增长越来越多的智慧,培养起真正属人的性情。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就是人类具有良知,能够同情,并且有求进步的愿望。达尔文称良知为人类一切本能中之最高贵者这种本能比它种本能更足以使人类区别于别种动物。摩耳说:在高尚的人中,一切本能都服从良知的命令——责任发言时,一切私欲都哑口无言了。他又说:凡人都是同胞。我们都来自相同的生命的源泉,我们都同样的易感受苦痛,同样的有弱点,走入同样的最后命……现在的世界是一灰色的世界,我们就算不互相为难,也还有不少的忧虑——如饥饿、火灾、地震、风浪、疾病、死亡等等。我们应当互相信托,互相亲爱,互相同情和扶助,忍耐和宽容。努力培养这样的感情,就是个人最重要的进步,也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 二、如何学习大学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b3e1492b160b4e767fcf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