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2023-05-28 04:2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共享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欢迎阅读!
劳动关系,影响,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作者:马 (指导老师)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7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共享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该经济模式的出现对劳动关系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享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共享经济;劳动关系;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0-0005-01

一、共享经济概念及劳动关系的概念

( ) 共享经济的概念

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

( ) 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 ( 雇员 ) 与用人单位 ( 雇主 ) 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二、共享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 ) 共享经济并未改变物品的生产模式,用于共享的剩余物品仍是在“传统的劳动关系”中生产出来的

从物品的共享来说,共享经济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不是生产模式。理论上来说,剩余物品 ( 或物品的剩余使用权 ) 是共享经济的前提和基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剩余物品都建立在生产过剩以及不均衡财富分配的基础上 ( 在这个意义上,共享单车并不属于“共享经济”)。通过对剩余物品的激活和市场再循环,共享经济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资本主义应对发展周期性和经济危机的新策略。但是,无论如何包装,无论被赋予多么重要的经济伦理价值 ( 适度消费、合作互惠、环保节约和相互信任 ),都不能改变这样的一个事实:用于共享的物品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制造出来的。物品生产的基本机制——劳动者普遍参与的工业化大生产并没有彻底改变。换句话说,共享经济的基础其实是“传统的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

( ) 共享经济带来劳动者保障危机

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共享经济不是劳动关系,而是一种建构中的关系调整体制。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的共享经济对劳动力市场而言不啻为一场模式的革命,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市场关系的“进化”或“重构”。零工经济早已有之,我国市场化改革之后,每个地区都有自发形成街头劳务市场和正式的人才 ( 劳务 ) 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技术的发展,有形的劳务市集被搬到互联网上,网络平台因其具有优势的信息处理和资源匹配能力,逐步取代了现实中的劳务市场。二是劳动关系的“退化”或“解体”。制度经济学将交易成本视为界定组织边界关键因素,交易成本是组织存在的理由。互联网平台在调配各生产要素 ( 包括劳动


) 的时候不再需要付出昂贵的交易成本,那么工厂和企业的存在也就失去意义了,“传统的劳动关系”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这两个方面的参照体系不同,前者的参照物是零工经济,后者则是工业经济。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在共享经济背景下,网络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从形式上来看,平台经济与零工经济更具相似性。

劳动关系学者特别关注到平台经济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零工经济下劳动者的权益从来没有得到过有效保障,而作为劳动关系退化结果的平台经济更是避开了传统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处于无保护的野蛮自由状态。

这种情况下,学者的关照、共享经济中劳动者的不满以及舆论的质疑都“可能”施压于司法裁决和政治考量,再加上消费者需求和压力下网络平台在可能采取的经营策略,都使得现实生活中的平台经济在劳动合同、管理控制、社会保障、集体谈判、团结组织和集体维权方面呈现出传统劳动关系中社会关系调整实践的色彩。

( ) 共享经济改变就业模式

共享经济有两种模式,B2C 模式和 C2C 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出现,使得劳动者与企业之间不必束缚于传统的劳动关系,可以更加灵活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职业。

( ) 共享经济对实体经济中劳动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共享经济以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影响到传统的消费模式,而且也影响到了企业的用工制度。劳动者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职业,不受单一企业的限制,这就使得人才易流失,招工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

劳动者由实体经济走向共享经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很多层面已不再受相关劳动法律的保护,这对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是一种损失,也使得劳动者面临很大的市场经济风险。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动摇社会稳定埋下了祸根,这就需要国家、社会群体、政府等相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三、共享经济对劳动关系不利影响解决措施

劳动关系对当前社会关系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社会很难稳定发展,和谐社会需要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协调,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

( ) 法律法规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保障

近年来,各种劳动纠纷案件数量增长,国家不断出台完善新的法律法规,这为解决基于劳动关系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保障,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劳动双方的权益,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 )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共享经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经济商业模式,消费者可以以较低的花费享受同等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模式,由“以买为主”转变为“以租为主”。企业面对消费者消费模式的转变,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因此,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社发展。

( ) 政府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




共享经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经济商业模式,消费者可以以较低的花费享受同等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模式,由“以买为主”转变为“以租为主”。企业面对消费者消费模式的转变,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因此,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社发展。

四、结语

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都将经历一系列的考验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与弊。我们不能只看到利而忽视弊,只有看见它的弊端并加以改正,才能更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培志. 我国劳动关系理论和实物的再思考[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

[2] 王全兴, 侯玲玲. 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 中国劳动,2004(4).

[3] 蒋光宇. 共享经济浪潮下企业发展方向探讨——以滴滴出行为例[J]. 现代商,2017(3).

[4] 于晓东, 刘荣, 陈浩.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以滴滴出行为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b5ad0b9c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