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作用

2022-12-25 21:2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作用》,欢迎阅读!
人际交往,印象,作用,管理

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作用:恰当的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

剂,可以使交往顺畅地继续下去。符号互动论强调参与社会互动的人要站在他人的角色立场去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可使人们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社会行为而使别人感到满意。戏剧论认为,当个人在别人面前出现时,他总是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及交往的性质。在社会互动中,每个人都竭力维持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景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作出使之愉快的评价。如果能够成功地维持良好的现象,这个人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赞许。每个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特别适合于该情境的同一性,从而称之为情境同一性。三种观点虽有差异,但都强调:他人总要形成关于我们的印象并加以指导他们同我们的交往

保持形象的一致性,是给人以良好的前提。1.等门槛效应,当个体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2.门面效应,假设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大得多。

怎么样的方法改变别人的态度?什么是态度改变的依据,有哪些指向:〔一〕信息源:1.一个劝说者被人们所信赖的程度即可信性,

他对劝说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同以劝说的信息内容由几个具有不同可信性的人来发出,则高可信性者则比低可信性者具有更大的说服力。2.一个人喜欢劝说者,就易接受其影响;假设讨厌劝说者,就易拒绝其劝说。〔二〕信息要引起态度改变,不光有赖于传达者自身的


条件,还必须通过沟通,依仗沟通的方式到达目标靶。但还取决于沟通本身的许多变量。1.差异指传达者发出的态度信息和目标靶原有的态度在程度上的差异。2.恐惧唤起是否有效产生态度改变,取决于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事件的有害性;2〕事情发生的可能性3〕处理响应的有效性。3.一面性或两面性,在劝说时,当听众与劝说者观点一致或对问题不熟悉时候,单面论证效果更好;假设听众与劝说者观点不一致,面对的问题又熟悉,双面论证好。4〕新颖与重复。〔三〕态度改变是被劝说者自身的事。1.信奉或承诺;2.预防注.3.分心

影响侵犯行为主要因素:一,情绪唤起水平,个人的总体情绪唤起

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侵犯行为。二,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也就越容易从他人利益的立场感受和思考问题,也就对别人的侵犯行为也就越南发生;自我控制也是直接与侵犯行为相联系的个人品质因素;三,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当社会对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较为容忍时,人们的侵犯性会明显增加。群体的相互作用,可导致人们侵犯性的增加。四,大众媒介

影响从中主要原因〔一〕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

压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群体的规模如何,只要群体出现了不一致,即使持不同意见的人没有任何权威,都会使从众的比率大大下降。〔二〕群体的规模,人们的丛中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三〕肯定程度与个性特征,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越高,相应的行为从众率也越低。但随着问题的模糊性增加,人们会由于真身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b7982a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