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2022-07-21 14:1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兰亭集序 》,欢迎阅读!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胥照方

[自读导言]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 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掌握本文叙述、 议论和抒情巧妙结合的写作特点。

3.背诵全文,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 ”“”“”“”“等词的多义性。 [解说]

1.本文是一篇书序,而要被作序的书是因宴集赋诗结集而成,因而这篇序 言并没有像一般书序那样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书的内容和特点的介绍上,而 是把笔力集中在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上,所以理清作者思 想感情的脉络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又因为本文有一定的消极色彩,所以 教学中必须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在作者深沉的感叹中的积极情绪。这是全文学 习的难点。

2.两晋时期,骈丽藻饰之风盛行,而本文作者却以这种朴素自然的散句为 主的形式出现实属难能可贵,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恰好与作者真实可感的思 想达成完美和谐的统一,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

3.背诵全文是本单元和本课的具体要求,所以必须督促学生去完成。词类


活用、省略句式和词的多义性是本课较为明显的语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 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积累。 [自读程序]

一、解题,弄清本文体裁和内容的关系,总体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调, 突破重点。

二、介绍背景,根据本文所述内容,从更远的背景着眼,讲清中国古典文 学作品中描述聚会欢乐后,因感人生无常而转悲的写法,并非始于《兰亭集 序》,而是由来已久,突破难点。

三、熟读、背诵课文,理清思路,划分层次,然后采用导学、提问、讨论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随机控制教学进程,解决课文中 的重要问题。 [解说]

1.根据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对文言文学习的总体要求和本单元的具体要求 可知,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对课文思想内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其前提是 必须弄清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知人论世)

2.弄清了创作缘由,学生们自然会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达到熟读背诵,而 后顺利划分出层次结构。

3.本篇课文篇幅较短,完全可采用导学式教学,也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相 结合的方式达到对每一层、每一句话的理解。 [自读点拨] 1.题目与写作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 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 353 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 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


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 《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2.理清思路,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 集的情况,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 理环境及景物、当日天气和宴集的感受,是实写,以一字为基调。第 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宴集以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 字为基调。全文这种由乐转悲的写法原因有二:第一,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发 展变化规律。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因为天下没有 不散的筵席,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 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 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第二,这种写法有其历史源渊:当年汉武帝行 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 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叙在 与吴质等人宴乐之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 之徒,咸以为然。西晋石崇《金谷诗叙》亦在与众人宴乐之后说:感性命 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可见从汉魏以来,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 见不鲜的,那幺《兰亭集序》如此用笔就不足为怪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09404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