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

2023-05-10 07:0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欢迎阅读!
名人名言,中国,法制,古代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管子 禁藏》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管子 七臣七主》 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管子《管子 任法》 立法而行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邓析《邓析子 转辟》

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慎到《慎子 文》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慎到《慎子 君臣》 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释义: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如果没有法,国家就将混乱不堪,人们的行为将没有规矩约束,法

之所以这么重要其根据在于法本身是公平正义的。

2、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

释义:这是对周朝刑不上大夫刑有等级制度的巨大挑战,他要求君主和官吏在适用法律上要不知

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因为法律是公平的,法在根本意义是代表国家的整体利益的,是统

一天下的最高标准。管仲将法律称为公法,认为法具有最高权威,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功能,任何社会成

员都不能置于法外,凌驾于法律之上。即使法自君出,但是法律高于意欲,君主也应带头遵守法律,君主不得

随意更改法律,也应有悟守法律的义务,并要求官吏和百姓同样遵守法律。 3、法律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管子法禁》 释义:君主大臣和百姓平民同样应当遵从法律。

4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管子任法》 释义:法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在法律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5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管明法解》


释义: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以尚法、重法而著称,他反对西周把礼治作为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主张治理

国家应当以法为依据,任法而国治,舍法而国乱。

6、人主之所以令行禁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

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管子.形势解》

释义:要立治民之刑、法,必先符合民情,为民所乐,才能令行禁止,可谓从心理上把握住了治民的要 害。

7、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管子.版法解》

释义:在国家的管理过程中,法是一种十分具体的工具。如何正确地使用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 安危。要执法必严,执法公正。 8、法者,定分止争也。

释义:典出《管子七臣七主》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定分:

确定名分。止争:止息纷争。法律中常用这个词语表示确定物的权属。 二、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

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

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42f993be23482fb5da4c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