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2022-08-02 15:0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题研究经验总结》,欢迎阅读!
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付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一些乐趣,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这句话的正确,我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 一、 问题就是课题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怎么办?自己研究,自己解决。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日积月累后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其专业化水平一定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锁定课堂,锁定学生,在行动中研究。教师整天置身于课堂,这是研究中最为鲜活的源头活水。我们就以此为阵地,发现问题,抓住不放,全面展开教学研究。此外,教育无小事,事事关教育。我们深知,教师研究切忌大、空,要抓“小”、抓“实”,针对教学现象,小中见大,平淡中见深刻。教育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拿来就可以照搬享用的模式。就如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绝无两班学情完全一致的班级,这就需要教师因班制宜、因人制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要想识教育教学的 “真面目”,还真必须身在此“山”中,我们每天、每时都感受着鲜活的、充满动态与生命的课堂,只有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教科研才能有源头活水。

研究之初,我们最先设定全程性反思策略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它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预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反思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他们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标,学会教学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由于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的,因此,它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实践就是研究

对学科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方法,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针对每天的教学方法以及每天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初始阶段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反思的:首先让教师对本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填写在文本的问题集锦中;然后选出本周课堂教学的一个教学流程,简单地填写在教学流程设计中;第三部分是让教师先取自己本周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片段写在精彩回眸中;第四部分是反思一周中教学存在问题的环节;第五部分是


理论结合实践,谈清楚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以上部分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这样的教学反思还缺少评价与反馈的内容。这种评价与反馈有教师自我的、有来自学生对老师的,它又对教师的自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于是,我们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评价与反馈的内容。通过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且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运行,我们发现了我们现行的教学反思的文本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思路发散,教师们的反思没有集中的关注点,所以使得问题的收集显得零散无序,教学流程的设计对教师的操作所起作用不明显等等。在书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教师们感到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所规定的格式也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发挥。发现了这样的弊端以后,我们对现有文本做了及时的调整,即不设定具体的版块让教师们填写,而是建议大家从关注点、情境描述、情境分析、困惑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师们可以自行设计或发挥,给大家留有充分的自主创造的空间。

师生的共同成长就是成果

教师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应是多样化的,如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一件设计与制作精良的教具、一堂精彩的课、成功地感化了某个问题学生、一篇充满生活的教学感想与随笔、一则有价值的教学反思、一份内容丰富的经验总结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凝结,谁能说,这不是教师的研究成果?

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否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改进和创新,能否使课堂实效得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绩紧密相关的,这就是有效教学的特色性教学行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要懂得哪些教学行为是有效的,哪些教学行为是低效或无效的,避免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努力模仿、学习、实施有效教学行为,使教学走向多样性、灵活性、变通性,认真考虑和慎重作出在何时、何种教学情境、以何种方式实施有效教学行为的抉择,并真正表现出适当的教学行为。教师教师灵活教学,展现教学机智,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们选择教育科研,就是选择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是寻找一份快乐。让我们热情积极地投入研究吧,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459089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