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咏柳》优秀教学设计

2023-02-24 07:0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版)《咏柳》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整版,教学设计,优秀,柳》



《咏柳》优秀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教材解读:

上课班级:二年级 授课科目:语文 教学时间:年





2



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咏柳》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学情分析:

这是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古诗, 初春二月所见到的情景。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 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柳树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6 个生字,认识 3 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 6 个生字,认识 3 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2.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3. 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 朗诵古诗。

2. 说出自己学过的诗句。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历代诗人 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 大家听 ?









同学们, 背得很好, 今天我们再来

激发兴趣,感悟

诗情。









学一首《咏柳》。 句。

二、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朗诵《咏柳》 ,说说自己学过的诗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生字





1、小组内运用多种方法自学生字。 如遇 到困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汇报:





定位联想,识记

⑴读诗题, 学习生字 “咏”“柳” 。“咏”

生字

理解字义学习。“柳”注意笔顺。 ⑵同偏旁识字“绿”“绦”。

⑶区别字识字,有关“妆”的一组区别 字。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学生活动

1、作者从远处看柳树 初看到了什么? 对这句诗的理解。



教师活动

, 思索起

1. 师范读全诗。

2. 学生试读,读熟,边读边思考,提出 不懂的地方。 3. 师生共议。 4. 析句。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用“碧 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 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 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 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 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 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 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 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 “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 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 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 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 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5. 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教师活动

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 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 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 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 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 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 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 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 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 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 呢?(少女的头发)看到这样的柳树, 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 吧?

五、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2、借助刚才词语的理解,说说



3、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读得连贯,注意读准字音。 4、边读、边看、边想,说出诗 句的大致意思。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是写整体,



背诵古诗,赏境

诵读。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读诗句,读出节奏、读出味 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 2. 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情境引入,导入

主体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470728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