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的读书感言

2022-07-30 22:03: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董卿的读书感言》,欢迎阅读!
感言,读书,董卿的

董卿的读书感言

董卿的读书感言

董卿,单说外貌,在国内主持界并没有太多优势,网上能找到一些她早年的照片,抛开衣着不说,五官普通。

有一个论调,“多读书能变美”,这种常常存在于鸡汤文章的文字,你信吗?很多人嗤之以鼻,至少这个年代,更多人信奉整容。

但是,看到董卿,突然就信了:多读书能变美。

放大图片,也能看到她眼周略微松弛,以及不够完美的肌肤,但是标志性浅笑,优雅、淡定的气质,真的不是一枚花瓶式大美人能比拟的。

董卿的美,极其生动。以往我们看每年春晚没有太大感觉,而在看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才更有感触,多半因为当她在解读文学时,呈现一种沉浸的状态。

她仰起头,眼睛往上看,比正常眨眼速度更慢的闭上、睁开,表情细微、丰富。

眼神先是停顿,嘴唇慢慢发声,声音没出来,唇形已经摆好,轻轻地闭眼、轻轻地摇头,眼睛缓慢地张开,一连贯表情,不过才2-3秒。她不是在表演,她只是沉醉其中。即便是专业演员演出,也很难达到如此多细微的情绪,更别说现在满屏幕的漂亮“面瘫”了。

董卿对自己表达内容的沉醉,深情但又克制。或许现在,我们在电视屏幕里害怕看到别有用心的情感宣泄,但是董卿的情感流露,显得真挚而自然。

这是作者麦家在读《致信儿子》时,董卿赞许的点头,依旧沉醉而沉稳。 这是徐静蕾在读史铁生写的《奶奶的星星》,董卿眼睛发红,眼泪没有掉下来,嘴轻微的一瘪,有些克制的伤感,却更加动人。

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投入、专业,以及人生历练吧。 董卿,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从小,父母对她就非常严厉,她读到小学四年级就因为成绩优秀而直接跳到初中。

作文成绩很好的她,不仅仅会读书,也很爱好演讲、唱歌、跳舞等文艺活动。1991年她考上了浙江艺术学院(现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先去


了浙江省话剧团,后来又考取浙江电视台,再后来,又到了东方卫视。一步一步,凭自己的实力走上更远的舞台。

可以说,正是好好读书,给了董卿美好前程。

她初到东方卫视的时候,并没有太多节目可做,她利用空闲的时间在家读《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甚至还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进行深造。后来又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进入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不断学习,让她在机会来临时游刃有余。

2000年,她主持了“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淡定优雅的气质,熟练的英语,让她夺得2001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也是从那之后,她的主持生涯快速向上前行,2002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后调到综艺频道。2005年,我们第一次在春晚的舞台看到董卿,一看就看到今天。

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与《朗读者》之前,她不算一个个性特别突出的主持人,一直给人淡然、优雅感。但其实,她的专业能力,在业内非常知名。 网上流传一个关于董卿“黄金3分钟”的主持版本,这是董卿在上戏的老师吴洪林教授,在教《电视节目艺术研究》这门课时,作为临危救场范本的案例。 “黄金三分钟”出自《欢乐中国行2007元旦晚会》的现场直播。在接近零点时,现场突然出现两分半钟的空缺,导演让董卿自由发挥,结果很快,耳麦传出声音,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董卿赶紧调整,耳麦里又传出声音,还是两分半!

观众是不知道这两分半中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因为董卿看起来非常自如,几个排比句脱口而出,让人赞叹

把删减部分的词发一下,有点长。

刚才莫文蔚为我们带来了一首歌曲叫“忽然之间”。真的,忽然之间好像2006年就过去了,忽然之间好像2007年马上就要来到了。在回顾过去的这2006年的时候,我在想,我能想起来的绝大部分的记忆都是关于节目的录制。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真的,得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欢乐的笑,得到了很多感动的泪。当然,也有奔波的苦,当然更多的还是一份收获的满足。以前我总觉得,是我们在创造着快乐,然后把它传递给观众。但是慢慢地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天使,是那些从来就不吝啬掌声、从来就不吝啬关爱,一直以来在默默支持我们的观众朋友们。


所以后来我跟随“欢乐中国行”节目来到祖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虽然他们说的是不同的方言,但是却有着相同的热情,真的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快乐和满足。所以请允许我在这里借今天这样一个机会,向所有的观众朋友们表达,我们这些电视人对你们的感谢!我们想由衷地说一声,谢谢你们!

从这些即兴发挥的`词中不难看出,董卿极高的文学修养。

文学修养,源自曾经的刻苦学习,也有日后长年累月的积累。在《环球人物》的采访中,她说过每天至少看一个小时的书。

看得多了,自然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她会把自己想说的话,一些感悟写在纸上。

不久前,董卿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当回答记者关于读书的意义时,董卿说:“所谓读书就是为了让你能够更智慧地去看待这个世界。书肯定有更高的,更深的,随着你阅读的积累,你可以选择更深厚的一些读物,但是电视可能就是阅读的一个启蒙。我们现在出现的读本的难度和阅读相比它真的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但是这个初级阶段的读本对你有心灵启发”(节选)。

配合这篇文章,《中国新闻周刊》给她拍了一张不同以往的照片。 镜头里的她,没有明显妆容,优雅中带点清新,眼神干净且坚毅。 对,她一直是坚毅的。在国内综艺节目热闹而简单粗暴的今天,她逆大势所趋,探讨了文化的更多可能性,而且是在她已经功成名就的今天,勇敢的用新角色挑战自己的人生!

愿你像董女神一样,多读点书,读点好书,才能让你在年华老去时,越来越优雅,不惶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55bb34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