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翠微亭

2023-02-27 23:0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池州翠微亭》,欢迎阅读!
翠微,池州

池州翠微亭

岳飞 〔宋代〕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文

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注释

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经年:常年。

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寻芳:游春看花。 翠微:指翠微亭。 看不足:看不够。

创作背景

绍兴五年(1135年)春 岳飞率兵驻防池州,游城东南齐山翠微亭,作此诗。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

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


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 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艺术上运思巧妙,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6bb7e6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