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关雎》的解读

2023-01-16 04:3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 关雎》的解读》,欢迎阅读!
关雎,诗经,解读

《诗经 关雎》的解读

司马迁的《史记》里说:《周易》以《乾》《坤》两卦为基石,即《易》基乾坤,象征着天地有序、卑高设位,奠定了宇宙与人世间秩序的基础;而《诗经》以《关雎》开头,即《诗》始《关雎》,也表明了《关雎》在整部《诗经》中的首位。《关雎》究竟是怎样一首诗,貌似情诗的《关雎》为何被置于《诗经》的篇首?难道一首历来被人们当作爱情诗吟咏的诗在古人的眼中竟能和象征天地的《乾》《坤》两卦相提并论吗?

对所有入选《诗经》的诗篇,孔子有一个总体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句话的意思是《诗经》三百零五篇,表达的思想情感没有任何邪思杂欲。至于《关雎》,孔子对它更是赞不绝口,称赞它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由衷的赞美溢于言表。为何今天的多数人仅把它作为爱情诗解读呢?而在孔子看来《关雎》为何享有如此殊荣呢?

《诗经》在古代曾有齐、鲁、韩、毛四家的传授。各家对诗经主旨的阐发讲解,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是从《毛诗序》注解来的,其余三家已经遗失而仅见于其他古籍。在《毛诗序》里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雎》赞颂的是后妃的贤淑之德,这种美德足以施于政教、传布天下。按照《毛诗序》的解释,《关雎》是一首不折不扣的美育诗,这个观点比较贴切地把握了教育家孔子的编纂意图。因此,我们才能理解孔子将《关雎》置于《诗经》之首的原因,《乾》《坤》置于《周易》之首而定天下秩序,《关雎》置于《诗经》之首是为了“风天下”,就是教化天下,是为天下人服务的。

孔子编纂《关雎》的目的,就是通过诗歌的方式阐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深刻内涵,以达到“风天下而正夫妇”的教育目的:君子只有得到一位贤德的好女子做伴侣,夫妻和睦,社会的风气才良好。今天的自由恋爱随意离婚导致社会风气越来越低下。后来的人把《关雎》一诗当爱情诗来读解,研究《诗经》的学者都是不予认可的。事实上,孔子作为我们尊崇的圣人,他看问题的深远和对后世的良苦用心,对才疏学浅而又心性浮躁的现代人正是一剂良药,当拜金的人们听得懂巴菲特的名言最大的成功是找了一个好老婆这样通俗的话语时,先圣孔子早已给我们指出更明确和具体的追求人生幸福之路。什么样的女子可称为“淑女”,值得你用心追求,什么样的男子可称为“君子”值得托付终身。

“淑女”的内涵是知书达理的苗条女子。作为淑女,第一条标准是窈窕,即外表看起来文静美好,苗条秀丽;第二条标准是勤劳,诗歌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动作,体现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第三条标准是理智慎重,《诗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就是女子择偶的态度。

“君子”的内涵是德才兼备,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如何看一个男子的君子典范?君子之爱的第一个特点是爱得执着,从“寤寐思服”而“辗转反侧”,男子对女子爱得深沉、求得急切,即使在求之不得的时候,也不言放弃,这种持续不断的


爱是逐渐浓烈的;君子之爱的第二个特点是爱得尊重,诗中描写君子之爱不是死缠烂打,更不是以死威胁。君子是没有任何过激行为的高尚的人,“求之不得,悠哉悠哉”就是“哀而不伤”的真实写照。君子之爱的第三个特点是爱得高雅,君子为追求淑女冥思苦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即弹琴鼓瑟亲近女子、敲钟打鼓让女子愉悦。弹琴、鼓瑟本来就是高雅之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仅是君子才可以为之的,即做到了孔子说的“乐而不淫”,喜欢却不做过分的事情。最后他们结为夫妻,这是水到渠成。感情发展正常又非常得体,属于非常高尚的婚配,并且以“钟鼓乐之”结局。诗的情节非常完美,主题思想健康,不愧为《诗经风》中一篇最为优秀永载史册的作品。

我们今天学习这首诗,并且把它选在课本上来教育学生,是有意义的。我们的学生必须明白在当今社会上那些男盗女娼、朝三暮四、喜新厌旧、抛妻弃子的小人将永远受到人们的谴责和鄙视。青年男女首先应该以事业为重。你是窈窕淑女,你就应该自尊自爱,你行为不慎,你书没有读成,你还没有学得一技之长,你过早地坠入情网,上当受骗日后的吃苦倒霉就是你自找的;你如果是一个俊美又有才智的男子,你也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糊涂,不能过早陷入恋情,因为你的学业还没有完成,你还没有学会谋生的本领,你没有能力供养家庭,你须继续努力成才,待取得了一定的地位,那时兰蕙齐芳,建立琴瑟和谐的家庭,才有利于造福自己和社会。诗经的重点是认可和理解其中表述的君子对淑女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最终的归宿。君子的求偶之旅,是选择一个正确而心爱的伴侣,也就是孔子作为圣人提出的人生头等大事。选择什么样的伴侣才是正确的呢?这正是《关雎》要表达的主题,而不是人们历来所谓的爱情。爱情是两个人情感的互动,而《关雎》一诗里,根本没有什么男女的交流与互动,全篇写了一位君子在看到一位窈窕淑女后的种种心理行为过程,也就是他艰难而曲折的求偶过程。

从孔子一生的作为来看我们更认为他是一个教育家和思想家,而非文学家。通常人们说《关雎》表现的是爱情,而爱情才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个观点表面看起来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但是《关雎》作为《国风》的第一篇,也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篇,描写的如果就是爱情主题,那么我以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孔子作为一位教育家的用心,这得从全面的教育目标来感受孔子的高瞻远瞩。爱情是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感情的一部分,而一个君子和淑女之间的感情是作为人生大事的婚姻来谈论的。在孔子看来相比谈婚论嫁这件大事,爱情最多只是生命中的一朵浪花,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孩子很简单,而一个君子爱上一位淑女要谈婚论嫁这件大事是需要用一生来经营的,淑女难求,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和兴,这两种手法都是《诗经》中的文学表达方式。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说一件事以引起要说的事。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标准的“兴”。《关雎》中以兴为主,但“兴”中带“比”,以雎鸠鸟“比”淑女应配君;以荇菜流动无方起兴,兴中暗比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的特点在于寄托深远,含蓄隽永,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孔子认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也正是儒家肯定的一种艺术风格,所以选编《诗经》时将其放在首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8f74c1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