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客观知识读书笔记

2022-04-12 09:2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波普尔客观知识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波普尔,客观,笔记,知识,读书

读书笔记

——波普尔《客观知识》第三章关于“第三世界”的论述

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中关于第三世界即“世界3”的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波普尔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并把客观知识划分在“世界3”中。要了解波普尔的“世界3,就有必要了解波普尔所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波普尔将物理世界称为“世界1,将我们的意识经验世界称为“世界2而将书、图书馆、计算机存贮器以及诸如此类的逻辑内容称为“世界3更主要的是,波普尔认为几乎所有的主观知识都依赖于“世界3,即在波普尔看来,“世界3”才是基础,才是主观知识所依赖的客观知识的世界。在第三章中,波普尔对第三世界做了进一步的论述,并提出了认识论的三个论点。下面,我将对波普尔所提出的认识论的三个论点以及第三世界进行分析与阐述。

首先,波普尔对第三世界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与信仰哲学家相反,波普尔更强调批判的择优,即波普尔更相信知识是在批判中前进与发展的,而并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出发点,即便是出发点也是可以被批判的,所以波普尔提出了优选理论,对理论的优选正是基于批判的择优这一观点的。在波普尔的第三世界中,包括理论体系、问题、问题境况、批判性辩论(波普尔认为最重要的成员),还有期刊、书籍、图书馆的内容。波普尔为了说明这些实体是客观的,是包含在第三世界之中的,做了两个思想实验:1)如果我们的主观知识以及使用主观知识的工具及机器都损坏了,那么图书馆以及我们学习的能力依然在,即便是遭受重大损失,我们的世界也可以再次运转。2然而上述所说的一切都损坏了,包括图书馆,那么我们从书籍中学习的能力也没有了,我们的文明就会在几千年内消失。波普尔的两个思想实验,说明了以下的观点:1)虽然图书馆、书籍等本质上都是主观精神状态或者行为意向的符号表现或语言表现,但是它们都是客观的,都包含在第三世界中;2)我们的主观认识依赖于客观的世界,即“世界2”依赖于“世界33)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知识都是客观的。基于以上对第三世界的论述,波普尔提出了认识论的三个论点:第一,波普尔批判了传统的认识论。因为传统的认识论已经在主观的意义上研究了知识和思想,由于传统认识论通常使用“我知道”或“我在想”这样的词语,而波普尔认为“我知道”意义上的知识属于“第二世界”,而科学知识属于第三世界,属于客观理论,所以传统的认识论已经把认识论研究引向了与科学知识不相干的东西。因此,波普尔做了一个大胆的推论,认为大部分现代认识论都是离题的。第二,波普尔提到了两种不同意义的知识或思想的存在,也就是主观意义上的知识或思想和客观意义上的知识或思想。其中,波普尔认为客观意义上的知识同任何人称自己知道完全无关,同任何人的信仰也完全无关,所以在波普尔看来,客观意义上的知识是没有认识者的知识:它是没有认识主体的知识。这一观点也正符合了第三章的题目: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重要的是波普尔对主观思想和客观思想的关系做了阐述。两者的关系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人们通过主观思想所理解的不是主观的活动而是客观的内容;2)客观问题的境况影响着主观思想过程,换言之,主观思想过程随着客观问题的境况的变化而变化;3主观思想可能会改变客观问题的境况。实际上进一步说,以上所论述的就是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关系。第三,波普尔对“我知道”和“知识”的相应的两种意义做了解释。简言之,波普尔所举的例子是为说明“我知道”属于第二世界,而“知识”属于第三世界,而波普尔所说的知识都是指客观意义上的知识,而非“我知道”一类的知识。最后,总结一下波普尔认识论的三个论点:传统的认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观意义的知识上,忽视了对科学知识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自主的客观知识的第三世界对认识论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即客观意义的知识对主观上的“我知道”具有决定作用;研究第三世界能够更好的阐明第二世界,但是反之研究第二世界则不会更好的阐明第三世界。关于波普尔对认识论三个论点的支持性论点,下面我会做简要介绍。


其次,波普尔对第三世界进行了生物学的探讨。那么在此就不得不提波普尔关于认识论三个关于补充认识论论点的支持性论点。第一,第三世界是人类动物的自然产物,它可以比作蜘蛛网。在接下来波普尔对第三世界的生物学探讨中会作进一步论述。第二,第三世界基本上是自主的。即波普尔认为第三世界是第二世界和第一世界的依据,是不随我们的思想而变动的。第三,知识的发展是由于我们自己和第三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波普尔认为知识的发展同动物的进化非常类似。基于此,波普尔以进化论的论据来说明第三世界的存在,对第三世界进行了生物学探讨。波普尔首先对动物界进行了阐述,对动物生产的某些无生命的建筑物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这些建筑物产生了两类问题,第一类为动物的行为方式的问题,第二类为建筑物本身的问题。波普尔认为在讨论第二类问题即建筑物本身的问题时会引出第一类问题即动物是如何建造这些建筑物的。与动物界相同,在人类社会,通过房子、工具和艺术作品这些人类活动的产物同样可以引出人类的活动这一问题。也就像波普尔所说的,它们可以应用于我们所称的“语言”和“科学。基于以上的论述,波普尔提出了他的三个论点,在这里,我只对把三个论点应用于“知识”时的论点进行分析。1)我们应经常意识到我们个人对科学知识生产所做的贡献问题和各种产品如科学理论和科学论据之类的结构问题的区别。虽然二者之间有联系,但是二者的区别相比联系来说更为重要。2我们应该认识到研究产品比研究生产重要得多,即使是为了理解生产及其方法也是如此。正如波普尔之前所讲,研究建筑物才会引出动物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也是如此,研究产品才会得出人们的生产方式。简言之,研究产品是基础,而研究生产产生于研究产品之上。所以波普尔认为研究产品比研究生产更重要。3通过研究理论以及赞同或反对这些理论的论据,会学到更多的有关启发法和方法论的有关心理学的东西。波普尔认为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产品学到大量有关行为和心理学的知识。波普尔为了说明自己所说的客观探讨是科学的,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主观探讨(对科学知识作的行为主义的,理学社会学的探讨)有吸引力是因为它表示因果关系的事实,也就是之所以研究建筑物是由于人的行为,看起来主观探讨更加科学但是,波普尔以所有的科学研究出发,一般的探讨都是由结果到原因,由于有结果,才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想办法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所以,相比主观探讨,客观探讨(从产品即理论和论据方面做出的探讨)更加的科学

最后,波普尔论述了第三世界的客观性和自主性。首先波普尔以书为例说明了对知识错误的主观探讨的原因:是由于书离不开读者。事实上,一本书即便是没有人读,仍然是一本书。在这里波普尔无论是举对数手册的例子还是举鸟巢的例子,最主要的是为了说明知识是客观的,即他自己所说的第三世界是客观的。值得一提的是,波普尔认为要使一本书属于客观知识的第三世界,它就应该在原则上或实际上能够被某些人把握。也就是说波普尔认为只有当书中的内容被人所认识、所把握时,或者换言之,只有书中的内容被表述出来时,这本书才能属于客观知识的第三世界。所以波普尔认为存在一种柏拉图式的自在的问题、自在的问题境况的第三世界,并且为这一论点做了论述:鸟群是否在鸟笼中筑巢是有些偶然的问题,事实上,在鸟笼中筑巢是合适的,那么这一合适性显然是客观问题。综上所述,波普尔认为第三世界是客观的,并不会因为意识即第二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节最重要的就是波普尔关于第三世界自主性观念的阐述。正如波普尔所说:自主性观念是他的第三世界理论的核心。那么何为第三世界的自主性?实际上就是虽然第三世界是人类的产物,但是它也会反过来创造自己的自主性领域。波普尔举了数学上关于奇数和偶数之间的区分一例来说明第三世界的自主性。第三世界的自主性是部分的,并不是全部的。即新的问题会导致新的创造物或构造物,也常常会出现新的反驳。而这些新的问题一般不是我们有意识的创造的,而是自发的从新的关系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下面,我总结一下波普尔关于知识发展的观点:一方面,知识发展的方法是批判的,人类的知识都是在批判中前进与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知识属于客观的第三世界,它的发展是基本上自主的,即知识的发展会不断的产生


新的问题和新的关系。可以说这些构成了波普尔客观知识的主线。

波普尔第三世界的观点,哲学史上的一个进步,虽然这一观点有自己的缺陷,但是我们所看的应该是波普尔对其观点的自我论述,能够自圆其说的论述过程,这一论述过程体现了波普尔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其思想的精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8fae1dff00bed5b9f31d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