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古诗文诵读

2022-04-16 01:1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校本古诗文诵读》,欢迎阅读!
古诗文,诵读,校本

诵读千古美文 传承中华文化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诵读千古美文 传承中华文化》 (二)开发教师: 曹艳春 王青

(三)授课对象: 本校四至六年级学生 (四)课时安排: 每月一课时 二、课程目标:

把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海洋,让他们品味诗词的语言,感受诗词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情感,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他们在一生记忆里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三、课程简介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背 8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诵读古典诗词,可以增强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所以,我们通过开展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努力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量积累古诗词。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四、课程内容: 课程的纲和目

1.诗的欣赏与诵读 唐诗的欣赏与诵读

其它朝代经典诗歌的欣赏与诵读 2.词的欣赏与诵读 ①宋词的欣赏与诵读

其它朝代经典诗词的欣赏与诵读 五、课程实施

经典诗词欣赏与诵读校本课程属于一种文化修养性课程,更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篇目的选择

1、以《小学生必备古诗八十首》为主。

2、其次教师推荐优秀篇目和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优秀篇目。

3、可以按照诗歌内容分类地进行欣赏诵读,如:歌咏春天、思念家乡、边塞从军、送别之情、山水田园。

4、可以按照诗词作者进行欣赏诵读。或者按照不同词风如:婉约派、豪放

派进行。

(二)学习的方法:



1


1、朗读背诵。我们懂得,诗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诵和背诵,可以达到理解诗句、体味意境、感悟写法的目的。朗诵时,应该把握诗句的节拍和韵律,做到口诵心维,读出诗歌的真实情感。

2、理解句意。学习诗歌时,对凝炼、形象的语言,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我们应该反复地咀嚼和品味。理解诗句,一是要把颠倒了的词序语序加以还原,二是要联系全诗的主旨,联系写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和经历,从整体上去把握。

3、体味意境。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要抓住意象(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抓住诗歌画面的气氛,理解和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景的结合有四种基本方式,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和咏物寄情,学习时应该注意分辨和体会。

4、品味情感。品味诗人抒发的情感,是在对诗歌的词句正确理解和意境体会的基础上进行的。品味时,除了要调动自身的人生体验、情感体验,借助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创作风格、诗歌常识等)外,还要根据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地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

5、明辨手法。诗歌常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对比、借

代等修辞方法,以及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托物起兴、借景抒情、映衬烘托、象征和铺陈等表现手法,学习时要加以分辨。

六、课程实施的建议

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硬性规定数量,更不要给学生增加学业上的负担。可号召学生制作随身携带的古诗文诵读本。 另外,教师率先垂范,先行背诵,还可将古诗文上墙、上板报,便于全体学生随时背诵,总之,要以保护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为前提,对于能力低的孩子应该降低要求。 七、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基本流程与目标指向是:一个过程,三个阶段,评价贯穿始终,目标关注发展。评价的方式是提倡多元化的,即一个学生参加了课程,对此指导教师、同伴、以及家长与社会的相关人员都可以给予评价。评价的具体方式一般来讲按活动的程序可以分为阶段评价综结性评价;按评价者的行为经常用到的有语言评价文字评价采用语言或文字激励的方式比较好一些。此外,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如果硬性的给学生划分等级、层次,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打消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适当的通过学生对诗歌诵读兴趣等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多元化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932c1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