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看《雷雨》

2023-02-09 08:38: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看《雷雨》》,欢迎阅读!
本华,雷雨,悲剧,理论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看《雷雨》

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看《雷雨》 2010-09-10 233334 来自 柳林风声 雷雨的评论 4

悲剧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于悲剧的理论,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理论家都发表了自己精辟、独到的见解。德国哲学叔本华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暗示着人生的本来性质。他认为悲剧主要有三种情形:一种是恶人造成的,如莎士比亚《奥塞罗》中的雅各,就是这样一种恶人;一种是命运和偶然性造成的,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就是一个真正的典型;第三种是由于不同的地位和关系造成的彼此间的损害,这一种是最常见的。人们随时都有遭到不幸的可能,因而觉得自己处于地狱之中。悲剧的最后原因是原罪,即生存的本身之罪。“人的最大罪恶就是:他诞生了。”



我觉得曹禺先生的作品——《雷雨》就非常充分非常典范地体现了叔本华所提出的悲剧的第三种情形,同时它还超越了“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两种模式,把对悲剧性的根源转向了生存本身,这是叔本华哲学观的一个本质,也是《雷雨》以悲剧的形式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的。所以说《雷雨》亦即是一部“生存的悲剧”。



《雷雨》中的人物,不论他是穷人抑或富人,好人还是恶人,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处在悲剧之中,全都无可逃脱地承担着悲剧的命运,上演着悲剧的角色。剧中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与情感追求,并为着自己的追求目标而行动,但又必然与他人的追求目标相矛盾,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冲突。这样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简直可以让人感觉到萨特的《禁闭》中“他人就是地狱”那样的哲学意味。这些人物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错综的矛盾冲突,他


们都以自身为扭结点,与他人构成多向的网状矛盾关系,而且其中任何一组矛盾冲突的出现与展开,都与其他矛盾纠葛相交织、相关联。由此推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也不断深化着悲剧的强度和本质内涵。



周朴园是这整个悲剧的发轫者,但他并不能算是一个“恶毒已到可能极限的人物”,他当初对侍萍也是有过真心的,不然,何以有了两个孩子,他完全可以采取手段把孩子弄掉;不然,怎么会在多次搬家后还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和闷热夏天都不开窗的习惯。只是在当时那样的社会,那样的家庭和地位,再加上他人性中的妥协脆弱和易变,注定他爱而不得所爱,不能终其所爱,最后成为最惨重的悲剧承受者,人生一片晦暗。



侍萍的悲剧是显而易见的,她因地位和周朴园的关系,在生活上历尽磨难

,最后疯掉了。繁漪虽生活安定,却因周朴园仍感到“十八年生活在这活地狱里”,因而无所顾忌地寻找自己的精神依托,却又绝不可能得到,最后连唯一的儿子也丧了命。至于周萍,他不顾周朴园的中间存在而与继母私通,后又阴差阳错地与同胞妹妹发生了关系,他也就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那最痛苦的灵魂的煎熬,最后只有通过死来净化自己。四凤和周冲该说是最天真纯洁的,他们本意不想给任何人带来伤害,他们或许只想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一分非常微小的心理慰籍,但,生存的悲剧却并不会放过他们。最善良纯洁而又弱小的他们最后都只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雷雨》就是这样把人间最惨烈的悲剧展示给人看,它的悲剧是发生在每一个最普通人的身上的,不是帝王国君(如俄狄浦斯),也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如哈姆雷特),它更没有让我们到世界之外去寻找什么悲剧的根源,因为悲剧就在生存本身。可以说《雷雨》这部悲剧很好地体现了叔本华对于悲剧所做的要求,写出了人类巨大的不幸。同时它又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悲哀和失败,揭示出了人生可怕的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b37ff4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