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顶真的表达功能

2022-09-26 17: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中顶真的表达功能》,欢迎阅读!
古诗,文中,表达,真的,功能

古诗文中顶真的表达功能

古诗文中顶真的表达功能 江苏 曹津源

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辞格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在古诗文教材中,顶真手法也屡次出现,且具有多种表达功能。

一、 明晰联系,严密结构。顶真既可明晰事物外在的空间联系,也可明晰事物内部的

因果关系。前者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这一例由远及近,推出特定两次顶真使读者顺着小船同作者一起感知事物,“林”“水源”“山”“小口”的空间位置渐次显示,叙写动态过程的结构严谨有序。

二、 续接解释,强化力度。这类顶真往往先概括写出事物的总的性质、状况,然后在

顶真部位后对总写文字作补充性解释和描述。

解释程度。例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愚公移山》)这一句先说“固”,通过顶真再补释“不可彻”,突出“固”的严重程度,加深读者印象。

解释结果。例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召令徒必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前者的顶真部位“寡助”后续接“亲戚畔之”的后果,后者那么用“当斩”这一严重后果续接顶真词语“失期”,都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


解释属性。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这一例通过顶真突出千里马“常有”的属性,使之与“伯乐不常有”构成比照,强化作者对人才埋没的感慨之情。

三、 反复吟唱,凸现性格。顶真用于人物语言,往往是性格的外露和情感的载体。例

如:“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群英会蒋干中计》)三次顶真,反复吟咏,周瑜的壮志雄才,豪放自信的性格尽现其中,同时也透露出“绝蒋干劝降”的'题旨。

四、 畅通语气,优化句式。例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作者两次运用顶真,使句式整齐,语气连贯,转接自然,读来一气呵成,突出了口技表演者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

我们在习作中不妨也学着运用顶真这一辞格以增强表现力。有篇以《岁月花絮》为题

中考作文写童年时的桑园情结,这样写道:“……盼着那桑葚像电影中的镜头一样,一下子由青变成淡红,淡红变成深红,深红变成黑紫……”作者运用顶真辞格描绘出桑葚颜色逐渐加深的过程,看似繁复,实那么生动地表现出儿童急盼桑葚成熟的特殊心理,如果换成“一下子变成黑紫”就索然寡味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c9abd3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