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子衿

2022-08-21 11:00: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式微、子衿》,欢迎阅读!
式微

《式微》《子衿》教案

邓丽琼

教学目标:

1. 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3. 学习诗中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

点)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和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知学习目标

1.新课导入: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 2.齐读学习目标。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复习《诗经》的相关知识。多媒体出示《诗经》知识链接。

《诗经》 “六艺”,指的是“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三、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自由读两遍,齐读一遍)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词语解释

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体。 3)古今对译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四、合作探究,理解诗歌主旨内容

1.你认为这首诗是什么人写的?(包括性别,身份,写诗的目的)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和他们对统治者满腔愤懑之情。 五、赏析特色

1.品析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质问、愤慨)

“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既引人注意,还起到“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六、反馈小结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子衿

一、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2.掌握词义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深思的样子。 (nìnɡ):岂,难道。

(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3.古今对译

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二、思想内容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三、重点赏析

1、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句型重复,字体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变换了几个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

作用:①内容上:“我心”和“我思”的变换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不嗣音”和”“不来”的变换,写出了恋人既全无音讯,又不见踪影。

②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复咏唱,以“纵我”的假设与“子宁”的反问对举,情感在回旋中加强,更突出思念之情。

③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加了音乐美和节奏感。 2、请对诗歌第三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作简要赏析。

①女主人公仔城楼上走来走去,久候恋人不至更加心烦意乱,一日的时间在她心理上延长。 ②对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的映照女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课堂小结: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活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板书:

式微:劳动人民遭受压迫苦不堪言

子衿:对恋人的焦灼思念 作业:背诵并默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d7dae9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