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2023-01-11 15:1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附赏析》,欢迎阅读!
林寺,南望,赏析,答案,阅读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

⑴遥:远远地。闻:听见。精舍:佛寺,此处指柏林寺。 ⑵泊:停船靠岸。径:小路。度:度过,越过。 ⑶霁: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环境特点。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案:

1.幽静或幽深

2、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阅读练习二

【注释】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②霁:雨止天晴。 1.请根据诗意,在下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先遣。 松径

2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 答:

3.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 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溪上或船上柏林寺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从溪上 柏林寺等关键词中得到启发进行作答。 2.一是雨后,青山加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显得更加苍翠。 3.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赏析:

《柏林寺南望》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此诗状写柏林寺所在山峰灵秀清丽之美景,蕴含着诗人陶醉于自然之中的愉悦恬适之情。首句写舟中已闻寺庙钟声,表现空气澄净;写登岸后走过松径小道才到山寺,可见地处清幽。后两句雨后远眺,云气缭绕如一幅米家山水画卷,意境跃然欲出。虽意在写景,然处处有人的踪迹,人的感受,人的情趣。全诗融情于景,创造出诗情画意的艺术佳境。

诗中提到雨霁,可见作者登山前先于溪上值雨。首句虽从天已放晴时写起,却饶有雨后之意。那山顶佛寺的钟声竟能清晰地达于溪上,俾人遥闻,不与雨浥尘埃、空气澄清大有关系吗?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的。


精舍钟声的诱惑,使诗人泊舟登岸而行。曲曲的山间小路缓缓地导引他向密密的松柏林里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顶。空山新雨后,四处弥漫着松叶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横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才有后来度尽深松,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

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迎入眼帘的首先是霁后如洗的青山。前两句不曾有一个着色字,此时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继而吸引住视线的是天宇中飘飖的云朵。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 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dfc33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