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的两个之分别是什么意思

2024-02-07 03:2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的两个之分别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别是,意思,两个,什么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的两个之分别是什么意思

两个“之”都是代词,指代前文中专心学习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弗若:不如,比不上。出自《学弈》。《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人)请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289),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7ed8b56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