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2022-10-15 14:0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欢迎阅读!
零丁洋,教学设计,一等奖,全国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3.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以其崇高的民族气节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2.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写信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3.解题:经过零丁洋。 4.明确生字词的音、形。

干戈ɡē 寥落liáo 飘絮xù 惶恐huánɡ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自由放声朗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

4.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5.请一位同学简述诗意。

明确: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


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再读诗歌,感知内容

1.这首七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

2.颔联的上下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颈联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指导朗读:读出凄楚。

2.“山河破碎风飘絮”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身世浮沉雨打萍”写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指导朗读: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3.“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指导朗读,读出悲愤。

4.前三联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激昂慷慨,表明了诗人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

指导朗读:读出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5.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人的忧国之痛和誓死报国的豪情。 五、品味探究,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故事和诗句?

2.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六、布置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35fd5a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