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情况介绍

2022-04-06 08: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寺院情况介绍》,欢迎阅读!
寺院,情况,介绍

寺院情况介绍



大安市三圣庵始建于1935年。至今已80年的历史,百年风雨路,教化万千人,历经民国、满洲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三朝而不衰,本着教化人心向善,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团结大众为目的。历三朝而不衰、越百年而愈盛。我们办庵的宗旨是:“爱国爱教、严持戒律、精进苦行、弘法利生”

三圣庵曾有过她辉煌的历史。寺院原址从防疫站到东上坎均属庙地,1950年,黑龙江省大赉县借三圣庵庙地在此举办第一、二届县运动会;抗美援朝时曾在三圣庵开过动员大会,号召群众抗美援朝支援前线。大赉子弟当年戴上大红花参加第四野战军南下也是在这里出发的。这里曾是大赉人民群众集会中心地,老幼皆知佛家圣地——大庙。

“文革”后期,佛事活动被迫停止,寺院土地被市防疫站、市医院无偿占用盖办公楼及家属住宅。仅留下三间土房供几位僧人居住,1985年经市政府批准恢复佛事活动。1990年在东

南角建大雄宝殿。由于当年限于土地、资金、技术条件、大殿面积仅57平方米。现大殿已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存在倒塌隐患。严重威胁人身安全。进入新时代,收回寺庙土地已成为几代僧人的大愿。土地被占用已成为事实,本寺僧众只好节衣缩食,自己打柴取暖,冬天僧人住的寮房温度很低


致使老师傅手脚冻烂,由于长期处于寒冷现已有两位僧人患有肾病。这么节俭的目的就是能够多积攒一些钱买回被占用的民房,或东借西挪,二十几年来共购回房屋40余家,而且买一处扒一处。扩大到今天的规模。由于信众的增加,有的大殿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我寺从2011年开始扩建三圣庵。规划后的总体面积约20万平方米,(南北长500平方米,东西宽400平方米)南至现今的建设路;北至新明路;东至东下坎;西至防疫站东墙。扩建后的寺院整体建筑为唐式风格。计划2012年大雄宝殿、天王殿竣工;2013年完成南山门及广场工程;2014年建成东西配殿、寮房; 2015年钟鼓楼、念佛堂、藏经楼竣工;2016年宝塔工程。届时一座壮严、宏伟、古朴、大气的唐式建筑群将矗立在嫩江之畔。

按照我们的建筑预算资金需要约1500万元,到目前自筹及接受捐赠100余万,资金尚有很大缺口,希望政府给予帮助一部分。

南山门道路问题几十年来一直未能开通,直接影响了寺院发展和各项佛事活动。(大殿的建筑材料不能正常进院,百余多吨钢筋用人力一根根运到院内,沙石料一小车一小车拉回,连平时的烧柴也是一捆捆用人力背回)。同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大型法会信众拥挤,容易发生踩踏事件。消防生也不能进入院内。达不到规范思源的标准。

上述种种情况,恳求政府帮助解决。按照宗教政策的落实,


文革期间占用寺院的土地,无论什么情况,都应物归原主。所以政府应给予落实或补偿,(本寺院购所占用此地的民房40户,购房扒房等费用约百万余元)。本寺的建设与大安市大规模建设同步进行,在寺院附近楼群基础设施建设如地下管道、铺设巷道、供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等,请政府帮助在施工时延伸到本寺)

三圣庵几十年来秉承爱国爱教、慈悲济世、救苦救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汶川地震、南方雪灾、抗洪抢险、都有我们的爱心;帮助贫困下岗工人、贫困大学生、贫困学生、残疾家庭都有我们的身影。每年两次六和福利院送医送药,2010年义务献血,每年大型法会义诊等等慈善活动,共计人民币几十万元,受到有关部门嘉奖。

我们将继续秉承爱国爱教的宗旨,积极引导信众,为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念佛诵经,朝夕祈祷。尽早为信众提供一个佛教活动的清凉地,为大安增加一旅游景点,同时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一人念佛造福一方,一处道场十方吉祥。大安古刹,久的历史,古老的神话。

为家乡人民促进和谐、带来福音、平安、与吉祥!

大安三圣庵

2012-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4ced11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