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二章读书笔记

2022-12-23 16:2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第二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乡土,中国,第二章,笔记,读书

乡土中国第二章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2)文字下乡

在近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乡建派认为中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治农民的愚、贫、弱、字当头,从而主张推行平民教育。在当今现代社会,在中国的体制下,在城里人眼中,乡下人是的,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文字的下乡可能对于我们现在几乎扫除了所有文盲的社会已经很难体会,但是在文字下乡初期于解放前的几乎纯农村的社会确实有很多耐人回味的地方。城里人说乡下人土,不识字,说乡下人笨,费孝通先生认为乡下人不识字不是因为学不会,而是因为他们当时的社会生活不需要用到太多文字,不识字也无妨,在那个时候,人民之间的交流是熟悉的,不需要文学的表示,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也影响着我们,我们习惯于在别人家门外我呀我呀,在文字不普及的乡下,我们大都是可以分辨出来声音的主人,便没有意识的报上自己的姓名,但在解放后,仅仅通过辨识声音已经不太靠谱,所以闹出的笑话也不少。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也是一种用客观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或动作的证明。在广西的瑶山里,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也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

1 / 2




义的记号,不是说文字就一定要是笔画字,在早期,各类传达感情或事件的事物都可以称作文字。

作者在写《文字下乡》时,站在乡下人家的角度来,并不是以城里人看乡下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这章中也写到,乡下人之间有自己的情感交流的方式,并不一定要依靠文字来表述,他们可以靠眉目传情,这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会更加真实存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好多感情是不能通过文字的表述来流露出来的,唯一的真情实感是需要眼睛神态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乡下,不必要要求他们每一个人去掌握文字,虽然每个人掌握文字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进步,但永远生活在乡下的人,他们学习文字后也许并没有机会去使用,他们一辈子在跟土地打交道,文字的学习不一定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这种社会里,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着先人的脚走同一条道,他先走,你后走,踏着先人的脚印,口口相传,难有遗漏。不必依赖于文字。时间没有阻隔,全部文化可以在这个地方传授无缺,文字的晕晕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774790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