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阅读《大石头》案例分析

2022-03-20 21:5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班绘本阅读《大石头》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大石头,大班,案例分析,阅读

大班绘本阅读《大石头》案例分析



大班绘本阅读《大石头》案例分析

绘本阅读活动《大石头》是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的大班绘本图画书,绘本正文则是以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给幼儿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的特点。所以,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从内容来看,绘本生动幽默地描述了田鼠村庄在一个夜晚意外的滚来一块大石头后,第二天有专长的田鼠们积极地运用自己的专长想要搬走石头都没搬动,但是在田鼠宝宝的指挥下大家齐心合力才搬动,却发现“大石头”竟然个大面包,于是大家一起开心分享的过程。这对幼儿在生活中懂得团结协作的力量大于个人专长力量的理解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于是我选择这本图画书来开展绘本阅读活动。

在第一次教学活动的时候我首先运用直接的语言设疑提起幼儿兴趣,“在一个夜晚田鼠村中滚来一块大石头,第二天大家都很着急想搬走它,谁的办法最有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于是,引导幼儿先自己完整观看图书,然后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看到谁用哪些方法搬石头”,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自由回答。接着请幼儿一起看大书,我讲解每个有专长的田鼠搬石头的办法,帮助幼儿释疑。并在故事情节的转折处提问幼儿“这么多有专长的人都失败了,如果是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呢”,待幼儿发表意见后继续讲解后面的内容,并根据画页内容作适当提问。大书讲完后,我又利用表格汇总的形式,总结了一下这些有专长的田鼠搬石头的过程,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最后带领幼儿完整朗读大书,并再次阅读自己的图书。

但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流程,本来非常有趣的一本书,我却在孩子们的课堂反应上看不出对书的喜欢和对故事内容的感兴趣。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么好的一本书,为什么我的教学活动过程不能使幼儿充满兴趣呢?

分析:

1、在导入环节中,我的导入完全是讲述式导入,没有具体的事物和情景,幼儿完全凭自己的想象,未能唤起幼儿的共鸣,因此小朋友情绪不高。毕竟对于孩子来说,直观的形象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

2、在导入后幼儿的自主阅读的部分,我请幼儿完整的看了一遍图画书。最初,我想让幼儿能在一个对图书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故事内容和含义有一


个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但是幼儿的自主阅读并不能使其很好的理解故事情节,相反在自主阅读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忆总结看到的内容时,正是因为幼儿的不理解,使得一部分幼儿未能很好讲述,表达欲望不高。而在接下来和教师一起看大书的讲解中,由于前面幼儿通过自主阅读已经了解了大体内容,所以幼儿阅读快乐感、积极性不够。这一部分的阅读快乐在于幼儿跟田鼠村民一样认为这些有专长的人能搬动大石头,最后却发现不能搬动。所以幼儿不能体验到大胆猜测、悬疑的感觉,同时不能体验到田鼠村民情绪的变化,因为幼儿一般会认为专长人能搬动大石头,但是由于幼儿大体知道了结果,降低了该部分阅读的惊奇、意外、猜测的快乐体验,降低了幼儿积极探索猜测的乐趣,很难体验田鼠们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同时,限制了幼儿对这些专长者本领的认识。而在故事情节的转折上,田鼠宝宝的出现改变局面,以及大石头变大面包的意外结果,也是因为幼儿提前知道结果,少了一份随着故事情节的转变而带来的意外和惊喜。因此,自主阅读环节的设计影响了幼儿在阅读中互动的积极性。这使我也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图画书都适合提前让幼儿去自主阅读,应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去设计应该将幼儿的阅读本分放在活动的哪个环节才能更好的帮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3、在理解故事情节的环节,由于怕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不够,我基本对大书的每一页都作出了讲解,因此使得活动的过程也较长,而幼儿一直处在讲读的模式下阅读,精神上会有点疲惫,所以导致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强,注意力也相对降低。

综上分析,这几方面的活动设计都是导致幼儿活动的兴趣大大减弱的原因,因此总结这次经验的失败点,我对活动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首先,利用大书的画面呈现给幼儿直观的形象,让幼儿看到了在一个夜晚田鼠村庄滚来的一块大石头,这使得幼儿明显的感兴趣起来。接着我先跳页出示了来搬石头的有专长的人都有谁,请幼儿猜测他们能否成功,然后再跳页出示相应的结果页,验证幼儿猜测的结果。让幼儿充分的探索猜测的乐趣,也体验出了田鼠村民们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同时,我把表格作用提前,将这些有专长的人搬石头的部分汇总到表格中,使幼儿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由于幼儿不了解故事内容,因此不知道情节的发展,所以在转折过程中,我很自然的引出田鼠宝宝,让幼儿先猜测在有专长的人都失败的情况下,田鼠宝宝会想出什么办法。然后我出示大书的这部分画页,请幼儿自主阅读,并将看到的田鼠宝宝的办法大胆表达出来,体验自主解除悬疑获得惊喜的阅读快乐。接着阅读大书最后几页,请幼儿一起来发现搬出的石头竟然得大面包的意外过程,然后,再次运用汇总出的表格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并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完整朗读大书。最后加入延伸活动,我请幼儿讨论,“生活中我们还会碰到哪些事情需要大家协作一起来完成呢?”

通过第二次的教学调整,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特别的感兴趣,在随故事情节不断的猜测、释疑、转折的过程中,幼儿的思路始终随我的活动在进行,对我提出的每个问题也都进行着积极地思考,每个孩子表达的意愿很高,整个活动的效果特别好,也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甚至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通过这次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和调整,我理解到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时候不仅要精心挑选幼儿感兴趣的绘本,还应该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要充分理解绘本图画书的情节和涵义,找准读本线索及教学点分析,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设计教学活动,并且要为幼儿创设出能主动猜测、探索,大胆表达的活动氛围,对于情节设计具有浓厚的戏


剧性、转折性的读本,教师在设计时更要将这种意外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出来,活动过程应完全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让幼儿始终保持在感兴趣的过程中,边阅读、边思考、边大胆表达,从而体验绘本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带来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ba2a9148d7c1c709a145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