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23-03-29 20:4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欢迎阅读!
新能源,发展战略,我国,产业,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宋爱婷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

摘要:在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振兴的关键时期,面对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普遍萧条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弱势的中国汽车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且其潜在的巨大市场对于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介绍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和障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借鉴美日欧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而且对新能源汽车支撑体系构建给予了可行性建议,以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更快地发展壮大。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主要是,在部分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二甲醚汽车、纯电动汽车方面在技术上相对领先。资源察赋优势为具有非常丰富的煤炭和比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水电、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方面存在较大潜力,这对发展纯电动汽车、煤基二甲醚汽车、天然气汽车相对有利,对于氢燃料汽车(包括氢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在人力资源方面,研发人员具有总数上的优势,相对便宜的劳动力价格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利于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产业内竞争与合作的优势在于,汽车产业竞争总体上比较充分,市场垄断的可能性较低,有利于通过竞争降低产品成本。并且由于国有汽车企业比重高,有利于在政府推动下进行技术研发与推广合作。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的劣势主要表现为,在主流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缺乏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资金方面也存在劣势我国国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相对较弱,在国内金融发展市场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我国国内企业难以承受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在政府方面,尽管我国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增长很快,但可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和推广的资金相对不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人力资源方面的劣势主要表现为:尽管我国研发人员总数很大,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并且就研发人员的素质而言,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在产业内竞争与合作方面存在的劣势为:国内汽车企业互相之间合作意愿较低,很少通过合作研发与推广来降低风险和成本。

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总体战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的确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体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路线部分是要确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发展路线,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路线,技术路线是指导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我国就是要在技术路线的指导下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配置相应的资源。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就是要建立以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系统,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在这个研发体系中的参与者所承担的角色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就是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通过的相应的资源配置,包括上游供应者、下游需求者、市场进入、替代品的威胁以及产业内

竞争与合作等内容,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广的产业条件。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替代燃料的普及,未来我国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3.1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缺乏一个总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规划,尤其是缺乏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和时间表。经验表明,由于成本上的劣势,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替代的普及,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强制性政策目标推动下形成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链和规模经济,新能源汽车才有可能逐渐降低成本,并逐步替代传统燃料汽车。中国尽管制定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但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缺乏强制性措施,推广力度仍然不够。国家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对于已经成熟的技术应当采用带有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或者具有指标意义的指导措施,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导入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3.2共同参与的关键技术研发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导入阶段,技术研发投入较大而市场前景却不完全明朗,国内多数企业特别是传统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积极性不足,并且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需要很高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少数企业也难以承担。这就要求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初期起到主导作用,整合国内的科技和资金资源,确定关键技术领域,制定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制定专利共享等激励机制,与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 3.3 积极发展配套政策体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执行力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准入方面,由于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主体中有很多中小企业和研究所,其中很多企业尚没有轿车生产牌照,按照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制度,它们将被排除在外,只能被传统汽车企业或同行业并购,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可以考虑适当修订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制度,对满足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要求的企业或研究机构,无论规模大小,都授予新能源汽车产业准入资格。在配套政策方面,可以实行综合的税收、财政、政府采购等配套政策体系。

3.4 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际技术和产业化合作

美国、欧洲和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也需要国际合作来推动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及替代燃料的普及,因此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开展跨国技术和产业化合作,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及替代燃料的普及。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与跨国公司在华建立合作研发机构,共享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国际研发成果,引导跨国公司参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组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成果等。

3.5 加强消费者宣传和教育,扩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基础

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足,新能源汽车用户基础较为薄弱。国家应当联合企业、研究机构、教育单位和新闻传媒,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的普及,尤其是要在青少年群体中推广新能源汽车知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潜在用户群。具体措施可以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展览和道路示范;编写新能源汽车知识普及材料,在高中和大学课程中引入新能源汽车相关内容;举办青少年参与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比赛;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协会和非政府组织,建设新能源汽车主题教育网站等。 参考文献:

1涂莉梅.;;我国汽车产业的战略联盟发展对策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2于效梅.;;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的研究[D]. 复旦大学,2008年。

3江海潮.;;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选择与实施[D]. 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c12835783e0912a3162a3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