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的拯救

2022-05-02 06:2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消费异化的拯救》,欢迎阅读!
异化,拯救,消费



消费异化的救赎

焦海亮QQ405174892

在前文中,我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和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解释社会生活中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也对我们普通人构建正确的价值世界有所启示。

我们知道,劳动异化理论包含四个方面的思想内容:①.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非但不能拥有劳动成果,反而被其奴役;最生动的事实莫过于民工与别墅的关系,工与煤矿的关系;②.劳动活动的异化,即人自由自觉地改造自然的活动沦为一种谋求生存的手段;③.人性本质的异化,即人在异化劳动中感到被迫和痛苦,丧失了自主性和创造性;.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变成残酷的倾轧和竞争。

劳动异化带来的后果是使人的创造力和精力严重下降,生产关系也长期处于一种不利于生产力提高的局面之中。但是马克思本人及其追随者都清楚的知道,这种异化现象的普遍、长久的存在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但是唯有最大限度的去降低这种异化的程度,社会才会更加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劳动异化理论有很多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医疗、教育、消费等领域都有生动的体现。一位中医大夫曾对我说,人类如果严格按照养生的要求去生活,长命百岁是很自然的事情,事实上,人在60就被称作花甲,70就是古稀之年了。这个事实说明人健康的异化对人生造成的深刻变化。而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正是劳动异化理论的表现形式之一,即消费的异化。我试图通过对消费异化的成因、危害、救赎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使大家注意到这一现象对人生活的危害、对人性的摧残、对企业、社会甚至是国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由过去的计划时代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毋容置疑的一点是,商品种类爆炸式的增长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的丰富了国民的生活内涵和产效率。昨晚的CCTV-2的一档节目中提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商品种类已经超过了50万种,而在货币诞生之初,市场上的商品无非是一些用于等价交换的牲畜和手工制品。这种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人类文明的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也从侧面揭示出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一个商品极其丰富的社会里,消费是一种和呼吸一样必不可少的活动,马克思认为,合理的消费应该是以人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的,例如饮食、衣服、汽车、住房等商品,如果选择它们的依据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的话,就是合理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人的消费行为,越来越注重不必要的欲求满足,使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渐行渐远,自我欲望的膨胀与更多的消费、更多的享受交织成虚假的人生指南。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弗洛姆所说,理性而健康的消费应该是充满意义的、人本的、创造性的体验,人们应该与其所消费的物品保持一种真实、本质、直接的联系。而很多现代人的消费行为,仅仅是为了通过占有来获得一种虚无的显赫感,一种对财富和身份的幻想和认证,一种支配他人与事物的征服感。人们可能会从无止境的消费中获得短暂的乐趣和愉悦,但从根本上他们却是抑郁的。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消费由一种健康、理性的行为,转变成一种扭曲、病态的行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异的,这种相异的变化就被称作为异化。那么,消费异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从根本上说,是劳动被异化以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是压抑的、痛苦的,而人与生俱来的富于创造、追求自由的本性是受到束缚的,疯狂的消费被当作一种对人生痛苦的补偿,很多人甚至希望通过不停的购物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将这个根本原因展开来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主义世界将他们某些腐朽的价值观连同其商品一起兜售给了第三世界国家,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的日渐盛行加快了我国消费异化的脚步。享乐主义将物质性或者生理性需要与欲望的满足视为人生的幸福,人们生活的中心变成了金钱、权力和享受,需要






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消费也由过去的基本需求发展到享乐,许多不必要的奢侈消费被看作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对快乐、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天性,但享乐主义扭曲了人们的幸福观,而这种享乐只能给我们的精神转瞬即逝的刺激,不会使人的内心真正充满快乐。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人们只有通过不断消费来寻找心灵的安宁,这也导致消费不断的异化而且还将继续异化下去。上海一家媒体在今年5月末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曾有过为购买奢侈品特意积蓄一段时间的经历,不少年轻人为此不惜透支消费,结果出现一种现象:拿2000元月薪,挎着1800元的皮包,吃着几百元一份的牛排,玩着6000多元的‘爱疯’手机,银行卡上经常只剩下几块钱。而在神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不少人热衷于海吃愣喝、洗脚按摩、KTV点公主唱歌诸如此类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被视作享受,而工薪阶层勤俭节约、兢兢业业的作风反而遭到某些权贵与巨富们的鄙夷与不屑。正如神木某大型娱乐会所外墙上的广告语说的那样:穿透疲惫的心灵,享受快乐的瞬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会所老板既想通过这样一句充满诱惑的话招揽生意,但是又不得不昭告路人一个事实,麻醉身心的消费只能换来一时的欢乐,剩下的是无尽烦恼。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营销策略推动了消费异化的进程。在神木随处可见的媒体和广告充斥在大街小巷里,华美的商品包装吸引了不少眼球,人们对贷款、按揭、折扣、透支等促进消费的手段早已是司空见惯。事实上,在消费者作出选择的时候,主导其愿望的是生产厂商,他们总是通过广告业务刺激人们的购买欲。从理论角度来说,市场经济乃是最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不断扩大人们的现有消费量并发现新的消费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生产、交换以及消费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突飞猛进的同时,需求和消费也受到了企业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种重视的结果就是使人类社会正在被商品的海洋所淹没。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被消费”遭遇,例如办手机卡的时候被绑定一些业务,旅游的时候吃到天价海鲜,购车时为一些多余的配置买单,等等;此外,商家还热衷于炮制“虚假需求”来吸引消费。有这样一个故事,某木梳公司的推销员想把产品卖给寺院的和尚,而和尚们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但蹊跷的是寺院最终还是成了这家公司的客户,原因是院方将梳子作为礼物赠予了蜂涌而至的香客。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到企业是如何极尽所能去“创造需求”的,即以销售和利润为导向,使人们置真实需求于不顾,盲目消费。

再次,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过分注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内需的扩大,忽略了消费领域出现的浮夸、攀比、挥霍等不健康风气的滋生,加剧了消费异化和程度。国家为了保持较高GDPWTO框架下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一切都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在思想方面大力激励消费、引导消费;在政策上扶持企业不断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此外,由于CP当局在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时,唯一可以挺直腰杆说话的筹码就是经济地位,所以不遗余力的发展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表面上看,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造福子孙后代、关系社稷长治久安的大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制造商借着“发展经济的”的东风,将一些腐蚀人身心的商品或是服务抛向国民,当局虽获得了可观的税收,却令百姓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陷入一种低糜与麻木。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长此以往,恐怕高于8%GDP增长速度是不会长久的。据报道称,中国人平均每年喝掉的白酒相当于一个杭州西湖,当这些酒精不断将国民送进医院治疗身心创伤的时候,它和鸦片又有什么分别?;另据搜狐新闻网称,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可能会挽救世界的奢侈品消费产业,为中国将成为奢侈品的主要购买国,在2008年之前,中国游客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将每年增20%,从20082015年,将每年增加10%,到2010年,中国可能会消费近20%的奢侈品;在最近的〈西安晚报〉上我注意到这样一条消息,作为我国电视航母的央视,2013年广告招标以156亿的总收入完美收场;种种迹象表明,当局对消费进行操纵和控制,企图使消费成为一种实施社会控制、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






消费异化对个人、自然界、经济和社会乃至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和阻力是不容忽视的。对个人而言,异化消费中过度的物质刺激只能削弱和钝化人的需求,使人很难达到高层次的精神体验。人们沉醉在消费带来的幻觉和虚假之中,是不会真正获得健康快乐的,反而会迷失自我,而商品成为异己力量统治、控制着人的行为,人只能全神贯注于更多的、不断的消费。这种异化的消费最终导致了人精神的失落甚至是人格的摧残。就像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汇——“寻找自己”即肉身被虚无的生活目标所俘获,而灵魂早已遗失在某个角落。对自然界、对社会甚至是国家而言,虽然消费异化在短期内能够促进生产,但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辛苦收入换来的却是肆意消费,消费的同时却又在污染环境与浪费资源,而且这种消费不但不能满足人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将社会推向痛苦的欲望深渊,这必然会给国家带来不和谐的影响。

在我国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了消费异化的危害,并着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西方国家的人本主义者为这个问题开出了许多不切实际、无关痛痒的药方,此不必赘述,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我国的理论界经过若干年的研究之后,得出许多值得人深思的见解。我公司董事长作为一位企业家,对于这一现象也予以高度关切,他曾对公司一些人超前消费和虚荣消费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足见他对培养正确消费观念的重视。

马克思在他的著述中选择了矿工和产业工人为研究对象,而我和同事们在新村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了生产一种人人都离不开的商品——住房,所以对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都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和理解。我们普通人都是构成我国庞大消费群体的一小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同程度的处于一种被异化的状态,在马克思眼里,这种被异化的生活是不自由的、受到严重限制的,人必须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目标。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找缓解消费异化程度的途径。

人在消费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消费的决定权掌握在人的手中,所以人对自身消费行为进行一番反思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很有必要的。人首先要注重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操,适时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从理论的高度去理解人生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最终获得一种真正的、专属于‘人’的生活。这是一个人摒弃世俗、迂腐人生观的唯一出路,也是人们在一个异化的时代饱受孤独、折磨、苦难之后的心灵归宿。而令人感到悲观的一个事实是,摆脱异化的痛苦又谈何容易?除了在生活中不断的教育自己、鞭策自己之外别无他法。

企业应该具备一种良知和责任感,自觉地为了建设一个持久繁荣、持久发展的社会而生产。商家的产品无论是针头线脑还是花园洋房,都应该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出发,以质量和使用功能赢得市场,企业家与其职员怀揣一种责任心去生产,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赋予企业的使命。而对于企业而言,也只有紧紧围绕理性消费需求制订其发展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葆生机。

国家应该对消费领域的异化现象予以重视,帮助国民建立正确消费观,采取必要的措施去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换句话说,国家有责任去引导人们改变其错误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应该以病态的消费习惯来促进企业的生产和税收的增加,即便是经济增速放缓也要与腐化的消费习惯斗争到底;此外,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有关企业生产的法律,以改变企业唯利是图、诱导消费的局面。

当我们深入分析了劳动异化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现以后,对身边的很多现象便不再感到 费解,对自身的消费方式也会有一种警示的作用。个人虽然是社会的微观单元,但是一言一行关系到家庭的福祉和企业的兴衰,所以我觉的‘消费无小事’,尤其是我公司通过以往数十年艰苦奋斗,开拓出今天这样一个可喜的局面实属不易。董事长经常教导我们要提高悟性,我觉的准确理解消费观与生产力的关系,就是提高悟性的一个发面,合理的消费有助于人获得一种简约进取的生活,在工作中也必将焕发出无限热情,这无疑会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推力,也会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股积极力量。

20121123日于神木新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ca8ccf89eb172ded63b7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