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

2022-04-17 19:3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荆浩》,欢迎阅读!
荆浩

荆浩

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沁水(今山西沁水)人,一说河南济源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生平

荆浩(约850-?)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博通经史,并长于文章。字浩然,河南济源人。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

他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擅画云中山顶,早已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为宋画典范,只可惜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且仅有的几幅画也尚存真伪之疑。

荆浩生平及早期绘画活动 荆浩出生于河南济源。济源北倚太行,西望王屋两山,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邻,历来文风颇盛。沁河由西北截太行而出,两岸峭壁如削,谷幽水长。荆浩故里位于今县城东北十五里的谷堆头村,现存荆浩墓遗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d6a48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