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古诗《八月十五夜月》

2023-02-19 15:0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秋古诗《八月十五夜月》》,欢迎阅读!
古诗,八月,中秋,十五

中秋古诗《八月十五夜月》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这时候白兔,直欲数秋毫。 译文: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 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割刮!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 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

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 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

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的白毛。 赏:

“转蓬”比喻辗转流离,远离家乡,好像飘零的蓬草 “行地远”是指离家越来越远 直:正在,正

“此时白兔,直欲数秋毫。 ”的意思是,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 的白毛。

秋毫的意思是鸟类秋天生出的羽毛,在此比喻月宫白兔的兔毛。 手法:象征,对比


解: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由景入情,转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老杜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具一格。 作者: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汉族,故乡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1356f1f3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