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坝纪行随笔

2022-04-15 04:3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空山坝纪行随笔》,欢迎阅读!
山坝,纪行,随笔

空山坝纪行随笔

空山坝纪行随笔

从四川省通江县城出发驱车往东北方向,沿河道公路至两河口乡往左,汽车开始向山上爬行。该山路为新修,路况尚好,但有些偏窄。河下两山相逼,有让人喘不上气的感觉,但越往上行越开阔。至山顶,顿觉天门洞开,一片亮色。极目远眺,中为平坝,四面环山,一览无余,好一个空山天盆”——空山坝!

至空山林场宾馆,老远就看见那颗需两人环抱的将军树。此乃李先念政委在空山运筹帷幄时拴马的一颗核桃树。遥想当年,在空山坝战役最艰苦的时候,敌人一天要发动十多次进攻,红军的工事不断被敌人摧毁,战士们只好不停地抢修工事。李先念政委在战壕里巡回检查,指挥战斗。累了就把马栓在核桃树下,自己席地稍歇。最后战斗胜利了,空山人民欢心鼓舞。这棵核桃树也被空山人民尊称为将军树。至今这颗核桃树依然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

天渐渐黑了,空山坝究竟有多大也只有等明天再看了。晚上住林场宾馆,夜晚有小雨来袭,不大却能湿透衣服。好在主人考虑周到,每个床铺都配备了电热毯。在淅淅沥沥的夜雨中一觉到天明。有阳光射进房间,天终于放晴。早餐一过,同行的人已经迫不及待了,上了车,寻空山坝而去。

好大一个空山坝!汽车环路而行。首先映入眼帘是大坝中央的四座孤峰。中峰四壁如削,峰顶古松苍劲,野花遍地,内有溶洞,刻有古人题词:第一洞天。另一峰四壁陡峭,荆棘丛生,整座山体是一个蜂窝状溶洞,东西南北均可进出,人们戏称蜂窝公园,内有古人题第二洞天一九三三年曾是红军的营地,故当地群众又称它为红军寨其余两个山峰,一名茨竹包山下有一农家小院是红四方面军空山军事会议的遗址,这次会议提出了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剿军事路线,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名地莲花,由六个陇帘组成,面积甚大,远观如一朵青莲,盛开盆中。这四座孤峰,交错排列,既自成一峰,又遥相呼应,构成盆中的主景;盆底四周则长江了石芽,其中,以东北面面佛朝天最为壮观。该景点长约2000米,宽约300米,石牙沿坡排列,高者5--6米,矮者1--2米。远眺,如万佛列队,朝天拜地;近观,一石一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真奇特啊!这大自然的神功妙手就是喀斯特地质。在这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喀斯特地质造就了13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盆底平坦,长8.5公里,宽1.5公里,盆周层峦叠嶂,高耸入云,一百三十七个山峰,终年云蒸霞蔚,景色变幻无穷,宛如一个天然盆景。故大坝又称空山天盆

据通江的朋友介绍说,这空山天盆的地表深处,的.确是空的,山坡上有许多深不可测的地窟窿,即使山洪暴发,洪水也会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有趣的是,在龙池村有一个水洞,地下水位永远与洞口持平,雨季不会外溢,旱季也不会下降,当地群众称它是空山的生命源泉。

空山闻名于世,除了旖旎神奇的自然风光外,还得力于川陕苏区时代的空山战役。这场战役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指挥的,它对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巩固和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此,李先念不仅为空山战役题了词,他逝世以后,还把骨灰撒到空山。我们上空山的前一天,正值李先念夫人前来悼念。在李先念骨灰撒放处纪念碑前,殷红的巴山红棘依然灿烂,我们面对纪念碑深深三鞠躬……

前些年,因大山阻隔,空山坝徒有好景色而无人问津,空山的特产核桃、板栗、木耳运不出去,人民的生活异常艰难。吃的是包谷饭,喝的是玉米粥,住的是茅草屋。如今,在中


央和省委的大力支持下,到空山的路通了,电通了,通信通了,饮水也解决了。有重庆知青300余人到此购房或兴建别墅避暑,有的还建起了农家乐,游客慕名蜂拥而至,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现在村里的小伙不再外出打工了,而是在家种起了核桃,养起了山羊,建起了农家乐;姑娘也不外嫁他乡了。在我们居住的农家乐,竟然有陕西镇巴的姑娘嫁到这儿成了空山的媳妇!

就要下山了,回头远望,只见漫天的红霞布满了空山坝上空。这是燃烧的火焰!这是胜利的旗帜!空山人民一定会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过上越来越红火的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381edc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