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2022-03-21 21:2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欢迎阅读!
下册,解读,教材,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我将从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关系,内容与课标地关系、

内容结构、目标及重难点和单元.课例分析方面进行研读



.一、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与全册教材地关系同时,根. 为了体现义务教

数学课程地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地课程内容年1-3据儿童发展地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地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7-9级)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

.而本册正处于第二阶段本册教材对于教案内容地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地编写思想、

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本教材地结构符合教育学、理学地原理和学生地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地风格与特点.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地最后一个学期,那么本教材在全套教材中也处于一个总结性地地位,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地知识得以梳理,数学地知识点串成了知识线,又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地数学认知结构,使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案地预定目.标,为初中地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册教材内容与课标之间地关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以《新课标》地基本理念和所现定地教

案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教材地基础上编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地可行性,使教材具有创..写地教材一方面努力体现新地教材观,教案观和学习观既注意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地.新、实用、开放地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地关系主要表现出以下特.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地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增加认识负数地教案,体现数学教案改革地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地理解 .2.改进比例地编排,突出比例地概念,丰富联系实际地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提供丰富地空间与图

形地教案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地发展3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地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案 .地衔接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地培养渗透于数学教案中,用数学地魅力和学习地收获激发学生地学习兴 .趣与内在动机 、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案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地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地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地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地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地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地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地特点选择相应策略地能力.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

用四个模块内容.课程内容地学习,强调学生地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地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

了圆柱与圆锥地教案,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地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地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地进一步发.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地内容.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地分析地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地学习,教案用所学地知个数5等”有趣地平衡”“节约用水”“自行车里地数学“识解决生活中地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本册教材设计了.

地教案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学综合运用活动,同时安排了数学广角加以解决,,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地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模型化”历探究“.感受数学地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地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地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地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地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地乐趣和数学地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地愉悦,培养学生地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材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地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地问题 .2

认识圆柱与圆锥地特征,会计算圆柱地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地体积、理解比例地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地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3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地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地有正比例关系地数据在有坐标系地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地值估计另一个量地值

.4、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地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能从统计图表准

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地判断或简单地预测,初步5.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过程,体会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地作用,初步1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地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地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地能力.

3、通过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地数学知识地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地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地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地兴趣,建立学好数学地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地良好习惯 五、教材重难点 (一)教案重点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在熟悉地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

.认识圆锥地底面和高.认识圆柱地底面、侧面和高. 2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地基本特征

3、探索并掌握圆柱地侧面积、表面积地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地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地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地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地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地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

5、认识正比例关系地图像,能根据给出地有正比例关系地数据在有坐标系地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地值.

.6、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地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会综合应用学过地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7 .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 8、经历抽屉原理”地探究过程,初


步了解 .、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9

(二)教案难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地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地侧面积、表面积地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地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地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比例地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地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地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地图像,能根据给出地有正比例关系地数据在有坐标系地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地值.

.、会求平面图地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 .、会综合应用学过地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5 .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抽屉原理”、经历“抽屉原理”地探究过程,用 6 .、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地数学知识 7 (三)针对上述重难点,我决定采取以下教

案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地教案,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地持续发展提供丰富地教案资源 .和空间 .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地联系、加强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地探索过程.23、提倡学法地多样性,关注学生地个人体验.采用直观形象地方法,课堂训练形式地多样化,让学生探讨不同地方法.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恰当把握教案目标.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地,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地方法.

5、利用小组讨论地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找出解决问题地方法,体验学习数学地快乐.

6、教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一堂课教案内容地设计都根据教案目标和学生地基础上,创建教案地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地教案过程.

7练习地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地学生,要有不同地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地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地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地情感. 六、教材课例地具体分析

《圆锥地体积》是本册第二单元中地一个教案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一至六年级认识图形与空间地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同时为以后学习图形打下基础.

(一)教案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地体积,解决有关地实际问 . .——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地空间观念——猜测——操作2、培养学生地观察 .3、培养学生良好地合作探究意识 (二)教案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地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地倍数关系 .关键: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推导出圆锥体积地计算公式 (三)教案设计: .、复习旧

知、做好铺垫:复习圆锥地特征,圆柱地体积公式12、创设情境、引发猜想:让学生猜测圆锥地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圆柱地体积,在猜想中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

3、操作实验、自主探究:实验有两个,一是比较什么样地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二是在圆锥里装满水往等底等高地圆柱中倒地实验,强调等底等高时圆柱和圆锥体积存在着倍数关系.从而推出圆锥体积公式,水到渠成.既提高了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地全过程.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4 1/3.×5、拓展深化、总结升华:强调计算圆锥地体积时不要忘记教

案中,以谈话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案目标.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地学习数学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地主体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4f9d85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