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2022-06-16 11:18: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的教与学》,欢迎阅读!
高中,课程,数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在新课程下进行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标签: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教学反思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指出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一、转变教师教的方式

1、变主演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2、变灌输为合作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要改变灌输一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1、主动性学习。教学的艺术在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dcb5f0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