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的传说故事

2022-08-14 06:5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除夕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除夕,传说,故事,关于

关于除夕的传说故事

关于除夕的传说故事一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因此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关于除夕的传说故事二

除夕又叫年三十、大年夜、大年三十,是春节的前夜。 除夕(过年)习俗传说(1)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


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 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关于除夕的传说故事三

大年除夕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说起它们的来历,有则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的妖兽,庞头大面,耸耳长鼻,足有两三头大象那大,力气大得惊人,法力无边。这家伙每年农历腊月三十,跑到凡间践踏庄稼,吞吃人畜。它来时呼风唤雨,天昏地暗,闹得天下人心惶惶,诸家不安。老百姓找土地爷告状,土地又找庙王汇报,庙王再找灶王爷算账。因为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来专管凡间事的,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庭汇报一次下界情况。人们为了过上安宁日子,这年刚进腊月,就商量着一同送了好多礼物给灶王爷,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句好话,早些把夕除掉。这天,灶王爷带着礼物驾祥云来到南天门,径直跑到玉皇大帝的宫中叫道:臣灶王参见!”玉皇大帝是个长眠不醒的天君,全没理会他。灶王又高叫一声,可玉皇大帝仍在梦里应道:我叫你到下界好生看管,为何擅离职守,跑到天上,还不知罪吗?”灶王回禀道:陛下,臣是来报告下界事情的。玉皇大帝这才消了睡意,忙问:下界怎么样?”灶王答道:好倒好,不

……”玉皇大帝听他言语吞吐,追问道:到底如何?”灶王遂将夕的形象、厉害以及害人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然后又将礼物呈上说:这是老百姓托我送给陛下的,求您大发慈悲,急速除夕。

玉皇大帝见百姓遭劫,已是十分怜念,又见大家馈赠厚礼,更感盛情难却,即下旨命身边的神农氏去除夕。神农氏考虑到自身年老体衰,恐有不便;但这是御旨,岂能违抗?万般无奈之下,叫来了他的八个儿子,将除夕之事细说了一番。儿子们听了,七个哑然无应,独有那个叫的儿子,最聪明,胆量又大,勇敢机智,当看到父亲有些忐忑不安,挺身走向前说:父王放心,我去除夕。年因排行老大,因此人称他为大年


大年虽然慷慨答应,但神农氏总是放心不下,遂传来灶王爷叮嘱道:今令大年下凡除夕,恐是凶多吉少,为难之际,求你助他一臂之力。说完拿出一条红绫带和一支火枪,交给大年说:这是祖传的两件法宝,红绫带能刺伤夕的眼睛,火枪喷出的火焰可以把它烧死。

灶王爷带着大年驾着祥云,来到了下界,他们挨家告诉老百姓要挂红绫于大门上,只有一个财主偏偏不挂。腊月三十,夕来了,走了很多村庄,见家家门上悬挂红绫,不敢近身;当路过财主家门口时,见没挂红绫,就闯了进去,眨眼,把财主全家吃了个精光。这时,大年和灶王爷赶来了,夕见事情不妙,大发淫威,张开血盆大口,朝大年扑来。大年往后一闪,取出火枪一按,火光直射在夕身上。这家伙欲往后退,灶王爷将红绫一甩,刺瞎了它的双眼,夕疼痛难忍,一命归了西天。 从此,天下人过上了安全幸福的日子,为了不忘大年的救命之恩,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命为大年,腊月三十定为除夕,成为民间的节日风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e58a77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