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韩愈的简介资料

2022-04-13 13:1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诗人韩愈的简介资料》,欢迎阅读!
韩愈,唐代,诗人,简介,资料

唐代诗人韩愈的简介资料



韩愈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那么韩愈的资料还有哪些?下面是 为你收集整理的诗人韩愈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河阳人,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思想家以及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愈出身官宦之家,三岁丧父,由长兄韩会抚养成人,自小读书刻苦,七岁能言出成文,十三岁能作文章。韩会过世后,韩愈随着嫂子郑氏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后避乱于宣城。韩愈曾参加科举考试,一连三次均以失败告终,直到第四次终于登进士第,但其后三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都惨遭失败。

后韩愈终于得到宣武节度使董晋的推荐,当上了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但韩愈的仕途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董晋死后,韩愈屡遭贬谪,曾参与平定“淮西之乱”,晚年时官至吏部侍郎,故人称“韩吏部”。公元824年,韩愈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死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于次年葬于河阳。公元1078年,宋神宗赵顼追封其为昌黎伯。

韩愈马说《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

1




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均有写道千里马难遇伯乐,借物言志,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韩愈的作品韩愈的诗歌成就和影响远不及他的散文,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他的诗,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和他的散文相比。但是,他却是唐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因为他确立了中唐诗歌的一种风格流派。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2




韩愈对文章的要求是“辞必己出”“陈言务去”,反对模拟抄袭,这本来是很好的,但是走到极端,就不免会有“诘屈聱牙”“怪怪奇奇”的毛病。他的散文气势磅礴、汪洋恣肆,想象空间十分丰富。这些特色,对韩愈的诗歌理论和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韩愈的诗歌,当然有如他的散文所要求的“文从字顺”一类的作品,如传诵很广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之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但这不是韩诗的主要风格。他的主要风格,一是主张不平则鸣,即诗歌要有指斥兴寄,要能抒情达意。二是主张意境和语言的尚新求奇,形成一种奇崛怪诞、横空盘硬语的风格。这种风格与元、白所主张的平实浅易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但是都是在盛唐诗风中求变的一种比较成功的尝试。韩愈的《南山》《山石》《谒衡岳庙》等诗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2607f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