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酌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杜甫)

2023-03-18 15:0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独酌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杜甫)》,欢迎阅读!
注音,杜甫,赏析,拼音,翻译

独酌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杜甫)

独酌拼音版注音:

bù lǚ shēn lín wǎn kāi zūn dú zhuó chí

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yǎng fēng nián luò xù xíng yǐ shàng kū lí

仰蜂落絮,行蚁上枯梨。

bó liè cán zhēn yǐn yōu piān dé zì yí

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běn wú xuān miǎn yì bù shì ào dāng shí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独酌翻译:

从林中散步回来,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打开酒樽的时分,也比往日要迟一些。

呆呆的看着一只粘在落絮中的蜜蜂,一只在枯梨上行走的蚂蚁。

独酌赏析:

杜甫从林中散步回来,天色已经有些晚了。打开酒樽的时分,也比往日要迟一些。暮色将至之时,光影幽微,独酌之前开启酒樽的动作,显得那样的安静和沉默。一个“迟”字,托出了这个已然人声沉淀的时分。正因为“迟”,才可以享受一个人的休憩和沉思。这是杜甫创造的孤独的氛围,它安静而平淡,几乎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强调,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而独酌之时,杜甫的心意不在那酒上,他呆呆的看着一只粘在落絮中的蜜蜂,一只在枯梨上行走的蚂蚁。这里涉及的每个意象(仰蜂,


落絮,行蚁,枯梨),本没有一个不是孤单的,但是杜甫抽去了其中原本可能会沉重的情绪,白描了这两个场景。他对那只变枯了的梨以及在其上一步步爬行的蚂蚁,没有任何的猜测和寄语。这代表了杜甫对人生孤独场景的全然接受。这是一个回归了之后,并不打算再次启程的杜,他心中此时的所想,正是对人生的“积极的退却”。

写这首独酌的时候,是上元二年。当时,杜甫正居于草堂,间至新津,青城。曾经无所依靠,许下“立登要路津”之愿望,却只能“往来嗟于食”。此时,京城的杜甫,终于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其实,杜在早年无意中就预言过自己的晚年状态,即那句著名的“老大意转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挫”是一种成熟与圆融境界,怀可形容杜甫晚年的人生与诗歌。如在此诗中,虽然也是一个独酌之人,形影孤单,但是情景并不悲凉。步履深村,开樽舀酒等动作,缓慢而自然。仿佛能听得见蚂蚁行步在静谧之中,透着人生沧桑与臣服,即平静地看待,接受眼下的这般生活,是真正从过去的意气和不安中退步抽身。于是他说,年轻时本来就没有求化做官的意思,自己骨子里更喜欢这种居于幽偏的孤单之日,过普通的生活。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5a5a52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