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

2022-07-18 22:0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德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欢迎阅读!
中德,谚语,词汇,对比,动物

中德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

卢梭说:“谚语是一个人的机智,所有人的智慧。”今日,我们在特定情境中脱口而出的惊人妙语,大多都是前辈们通过自然实践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而在实践中,与人类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动物了,从而也就产生了许多带有动物词汇的谚语。在中国如此,在德国亦是如此。但因为地域差异和历史经历不同等因素使得世界文化五彩斑斓,所以中德两国的文化差异也较大,自然在谚语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差别,此文就动物词汇对中德的谚语来进行一些比较。

一、动物词汇相同,含义相同。

谚语可以体现不同国家的人文风情,地域文化,但终究我们同为人类,有某种相同的思维方式。一些中德谚语,不仅运用的动物词汇相同,其表达的内涵也是相同的。

先以人类的好朋友——狗举例,以前它负责看家打猎,现在它依旧是受人们欢迎的家庭宠物,忠实的守护者。德国人也很喜爱犬类,因此狗的谚语在德汉两种语言里表达的内容大致相同。虽然它伸手两国人民的喜爱,但在谚语中却象征一种卑鄙狡猾和被鄙夷的特性。比如,“鸡鸣狗盗”“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等等,在德语中也有,mitallenHundengehetzt sein(老奸巨猾)Den letzten beißen die Hunde.(狗咬走在最后的人——落后就要挨打。“etw. ist unter allem Hund”(某事坏透了)等等。

再如,驴在中国表示愚蠢,迟钝的含义,如“你这头蠢驴!”在德国也有一样的说法:Du Esel!”同样还有WennesdemEselzuwohlwird, gehteraufsEistanzen und brichtsicheinBein.(蠢驴得意,屡冰跳舞。)此句谚语中德均使用“驴”这一动物来表示得意忘形的含义。

二、动物词汇不同,含义相同

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文化传承,在谚语用词上也会有些差别。 例如,牛在中国象征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如“做牛做马”,在德国却有

arbeitenwieeinPferd(像马一样辛勤劳作)

sich in die Höhle des Löwengegeben(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差别在于中文

中的“虎”,在德语中用“die Löwe”——“狮”取而代之,但这两种均属大型食肉动物,代表的性质是相同的。


还有一些谚语中虽然所用动物词汇不同,但含义相近。比如: Wer mich liebt, liebt auch meinen Hund.(爱我就爱我的狗。)爱屋及乌。 Ein blindes Huhn findet auch einmal ein Korn.(瞎鸡找到谷物。)瞎猫碰上死耗子。两种语言的说法都表达一种好运气。

三、相同的动物,含义不同

猪,在中国代表着懒惰,愚笨等贬义之词。例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一个好吃懒做的典型,有一句谚语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猪肥了就会

被宰,人出名了就会招致麻烦。然而在德国,猪是他们的幸运物,说某人“走运”也是Schweinhaben.”(有猪)

综上,通过分析动物词汇及其含义的异同来浅析中德文化的差异与共性,为一名语言学习者,我们在了解自身国家文化的同时,需要也有必要去学习他国文化,这样在对外交流中才能减少误会的发生率,更加准确合理地相互传递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5ae2c487c24028905fc3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