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由来50字

2022-04-05 23:2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联的由来50字》,欢迎阅读!
春联,由来

春联的由来50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联的由来50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春联的由来50字范文汇总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


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明代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开始盛行。近现代又有了大发展。

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


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6f38f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