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合陂怎么读

2023-03-19 19:07: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参合陂怎么读》,欢迎阅读!
参合,怎么

cān hé bēi

分两步:

1.确定“参合”的读音

《水经注》卷三《河水》:“沃水又东,迳参合县南,魏因参合陉即以名也。

北俗谓之仓鹤陉,道出其中,亦谓之参合口,陉在县之西北。”

“参合”在魏晋时期的读法是[ts'amrap]mr的同化变成了g,读音就成了[tε'agrap],与“仓鹤”的读音[ts'agrap]非常接近,甚至在方言中有可能是相同的,于是“参合”被写成了“仓鹤”。

俞敏先生有《古汉语里面的连音变读现象》中 ,列举了不少例证。

2.“陂”的读音

在新华字典里查了一下,有两个可能“bēi”和“pí”,起初我认为“pí”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现在有个——“黄陂”(Huángpí):县名,在湖北,觉得证据不足,又查了一下,有发现————

[参合] 汉县名。

《汉书》(卷33)记载:“十一年春(前196年),信(韩王)复与胡(北方少数民族)骑入居参合,汉使柴武将军击之,柴武屠参合,斩信。”“柴武屠参合”是汉代一件大事,古今学者都在研究参合其地。


但说法不一,一说在今阳高之东北(《中国地名大辞典》);一说在阳高之东南(《辞源》、《中国历史地图集》),且不少人把北魏之参合陂与此相联系。

其实,对北魏参合陂之误概出于对《山海经》的曲解。

《山海经》在记述高柳之后,载“雁门水又东南流,屈而东北,积而不潭,其陂斜长而不方,东北可二十余里,广一十五里,兼葭丛生焉”。

这一斜长不方的陂正是今阳高滩的中心北徐屯的一带,当时还未淤满泥沙,是一水草丰盛的清潭,潭北有一背山面泽的故城,即是参合城。

这一县城在东汉末已废,其名不复存在,而北魏参合陂大战与此绝无关系,由上不仅分清参合与参合陂,而且可证明参合县背后是山,面前是泽,恰与今罗文皂、莫家堡间地理相符。

据县文物部门考察,罗、莫之间有一古城遗址,为汉代所筑,当是参合故城无疑,可见参合在今阳高东北。

再看字典,发现读“bēi”时有本义:山坡;斜坡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这个字最开始时是读bēi”,并且表示山坡;斜坡,而"参合陂"是古地名,结合资料确认读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73b6d8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