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策略

2022-12-07 22:4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策略》,欢迎阅读!
资产管理,校区,现状,固定,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策略

作者:汪旭坚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04

[摘 要] 高校之间的合并,并没有带来固定资产的有效整合,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的缺位,有效共享机制的缺乏困扰了不少高校管理者,如何科学化、精细化地管理高校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服务,值得每一位高校管理者去深思,本文主要从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成因出发,探讨了如何构建多校区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确保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固定资产管理; 现状; 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4. 05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4- 0086- 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的扩招,不少高校通过增设校区或多校合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由于整合,高校拥有的固定资产规模及构成也变得日益复杂,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大,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面对多校区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好现有的固定资产值得每一位高校管理者深思。本文主要从多校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成因,以及如何构建多校区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确保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1 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缺位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重投入、轻管理,注重预算安排,不注重实物管理,不关注固定资产使用的长期性和综合效益,对国家投资的依赖性很强,习惯于伸手要。高校管理者大部分又是学者出身,片面强调非经营性资产对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忽视了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谁购置、谁拥有、谁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局面,高校的固定资产主体看似学校,实际上管理权却分散在下面的二级单位,使用权归占用单位或个人。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很低。

1.2 固定资产未能有效整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行政上的合并并未带来固定资产的有效整合和统一管理,多校区的高校并未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各分校区仍沿用原校区的管理制度,各自为,校区间缺少配合,固定资产缺乏有效地协调、监管和控制,相当数量的资产游离于账外。 1.3 资产缺乏有效共享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但只是停留在登记造册,价值数量增减的水平上。多校区的高校,固定资产的数据依旧是陈旧和静止的,不能动态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个别分校区为了经济利益,利用监管的漏洞,盲目投资,争相申请购买高档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部分教学科研设备成为部门的私有财产,局限于个人专用,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原因 2.1 管理方式陈旧

高校的合并,固定资产数量的急增,经费来源、占用形式及资产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但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并没有改变更新。我国公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拨款和有计划有指标的收费,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使用无需使用者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很多人头脑中没有资产管理意识,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被忽视,形成了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局面。 2.2 会计核算失真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学校购建的固定资产一次性记入事业支出,全部从当年事业收入中抵扣。一直以来,学校每年的成本核算中也不包含固定资产方面的折旧项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本费用核算失真。这种会计核算方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虚增了报表上的资产总量,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背离实际价值。由于学校固定资产价值的补偿是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实现的,而修购基金是按学校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的,计提时直接支出,同时增加专用基金,并未引起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数额的变化,这使得净资产中既包括购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又包括固定资产更新维护基金——修购基金,这种重复计算会计方法造成净资产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高校中的固定资产折旧不作为教育成本,使得高校管理者不重视成本效益。 2.3 经营性资产缺乏监管

高校中固定资产管理方式陈旧带来了监管的缺失,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与经营性固定资产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划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时产权模糊、管理职责不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创收意识不断增强,校区部门间争相利用学校资源来发挥产业作用,如咨询服务、电脑应用、房屋对外租赁等都在不断地被用来提高本部门的经济利益,甚至有些个人将学校的仪器设备拿出去用于个人创收,学校方面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和应有的租金及折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要改变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建立适应学校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保障也是关键。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各校区定位,理顺固定资产的主体,学校须大胆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科学规划,明确学校固定资产专门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使用,保障学校固定资产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实现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对经营性固定资产应划归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按现代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由财务设备管理部门监管并按固定资产原值计提折旧,其管理目标是实现高校经营性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3.2 建立动态的固定资产台账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单位必须加强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对固定资产明细账要做到相一致,采用循环对账,定时对账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账账相符。同时建立必要的固定资产处置小组,对报废、毁损、处置进行把关,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 3.3 运用网络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多校区的固定资产规模及构成变得日益复杂,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大,管理的节点较多,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管理固定资产非常有必要。网络管理系统可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第一级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能够查看、修改、统计各校区所有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信息;第二级为各校区或各二级学院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具有局部权限,能够查看、修改、统计本级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信息。各级之间保持信息畅通,可使用即时消息通讯技术,如QQ群,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种网络化的管理,可以实现校区固定资产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动态地管理固定资产。 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项贯穿学校上下的系统工程。只有领导重视,上下一致,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的固定资产台账,运用网络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才能科学化、精细化地管理高校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fab85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