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认识—诗歌的起源

2022-04-02 01:0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的认识—诗歌的起源》,欢迎阅读!
诗歌,起源,认识

诗歌的起源

——从语言到感情

张景繁

摘要:从诗歌精要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和它的难以严明的感情,我们抽丝剥茧,逐步从诗歌的本质中发现诗歌的起源。而之前历史上诸位先贤的思想也启发着我,由此汇总而得到了一个新的见解

关键词:语言;诗歌起源

从语言角度。

诗歌是对诗人情感的表达,正是人类表达自身的需要催生的诗歌,又不断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对诗歌来说,是内容大于形式的,诗歌甚至不是客观存在的。在诗歌中,对诗歌的解读也是不可精准描述,因为诗歌诗人表达的产物,却又需要引起读者的感情体验而存在的东西。诗歌是一种纯粹感性的,非实体的存在。诗歌是因诗人对他物他事的感觉而形成,又因引起广泛的他人感觉有意义。

语言被发明的本意是用来描述世界,来尽可能的作为表征世界的符号。人们期望给所有有形的无形的东西命名来方便彼此间的交流但。瑞典语言学家费尔迪南•索绪尔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一个观点,关于语言的作用。索绪尔认为语言不是为存在于语言之外的范畴提供名称“系统命名法”我们通常认为我们有猫,凳子等这些字是为了给猫和凳子取名的,而猫,凳子之类是存在于所有语言之外的。但索绪尔论述证明道,如果字代表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那么一种语言中的字就完全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发现意义完全相同的对等字。事实却也非如此。每一种语言都不仅是一种形式系统,而且还是一个概念系统:是一个习惯符号的系统,世界是由这个符号系统构成的。这一点在诗歌中非常显著。

A Coal华衣(节选)

I made my song a coat为吾歌织华衣, Covered with embroideries刺图复绣花, Out of old mythologies绣占之神话, from heel to throat:自领至裙

But the fools caught it,但为愚者攫去,

余光中自评道:“原诗短小精悍,句法短者四音节,二重 音,长者亦仅七音节、三重音,若译成自话文,不但虚字太多, 而且句法必长,沦于软弱,决难力追原文。终于只好用文言对 付,结果虽然韵序更动,气逝则勉可保留,至此,比自话译来有 力。”

我们通过此例可知,诗歌的翻译绝不是字词对照翻译的,甚至翻作白话文还是文言都甚有讲究。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思维决定了不同的语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理论界争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一端是普通的观点,认为语言只是为独立存在的思维提供了名称,先于它而存在的思维提供了表达方法;另一端是以两位语言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这两位语言学家认为我们所说的语言决定我们能够思维什么。比如,沃尔夫提出印第安霍皮族(Hopi)有一种关于时间的概念,在英语里就找不到这种概念。(所以英语就无法表达它!)似乎没有办法说明一种语言的思维是另外一种语言所不能思维和无法表达的,但我们确实有大量的事实证明有一种语言里很“自然”或者很“正常”


的思维在另一种语言中就需要特别努力才能理解它。我们人类自身的感情为文字打上了另一种印记——一种独属于人类所构建的文化的印记。

我之所以耗费大量篇章来说明语言的作用,是因为诗歌的感性,因为对诗歌文本的分析并不是仅仅的字面上理解,而是一种抽象的情感感受。诗歌常常用大量甚至错误的句法不合理的形容来达到它的目的,我们所读的诗歌并不是它的文本,而是文本之上的东西。因为人的自身是如此丰富,这是语言所不能及的,而诗歌在超出文本之上,在隐秘的想象中,展示了无比丰富的内容。语言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另一方面又把它看成是为人所控制的一个活物,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动力—一种产生后果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推论的出,原始语言的贫乏促进了原始诗歌的发展。而在原始时代,普遍的个部落都首先有了诗歌或史诗,是因为诗歌是在语言的贫乏时最易表达丰富内容的载体。近代自然语言观甚至强调原初的语言就是一种原始的诗。

从感情角度。

诗歌是一种表达的需要,是人类在语言尚简洁时用最朴素的形式最简单的表达。诗歌向他人通过感情的共鸣宣告了存在。是情感宣泄的一种语言形式。

在原始的诗歌中,有别于今天诗歌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大量叠词的出现,这一点在我国表现的尤为突出。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一些感情强烈的词语,是呼唤,并经常重复呼唤,因而也就具有韵语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歌唱的性质,鲁迅指出:“在昔原始之民,其群居中,盖惟以姿态声音,自达其情意而而已。声音繁变,寝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而维科所言:“人们原来是哑的无言的,那么,他们开始发的元音一定是用歌唱的方式发出的。加上在特定的场合,用后代类似“吟”的拖长了声音的方式“说”()出来,就是原始的歌。

赫尔德认为,最早的语言汇集了一些诗歌的成分;诗歌才是“人类真正的母语”,“人类最初的语言是诗,是通过隐喻语言发明神话、寓言而具有天然的隐喻性,它(包括隐喻、象征、神话)在健全的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比喻的精神活跃在所有的原始语言里”。并且,“在词的根里面就出现了大胆有力的比喻,并且发生了从一种感觉到另一种感觉的义转:一个词干及其派生形式的意义会相互交叉甚至对立起来,构成一幅五色斑斓的画面。”

维柯认为原始时期的各个民族都是通过寓言故事来言谈。并且寓言故事都可以用可以歌唱的诗体形式来加以表现,通过这种可歌唱的诗体形式发泄出内心强烈的情感。在这里维科强调语言的诗性创造力量,语言以诗体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宣泄,情感与语言的自然关系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而形成的,而是靠诗人原本就存在的想象和激情所发生的。

维柯在他自己对《新科学》所作的引论中说:“我们发现各种语言和文字起源都会有一种规则:原始的诸异教民族,由于一种已经可以证实过的本性上的必然,全部使一些用诗性文字来说话的人。由这个我们可以看到,但凡是诗性的语句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语言的贫乏,另一个是使他人了解到自己的需要。

而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是如此特殊,它彻底超越了作为符号系统的作为,承载起了人类感情传递的作用,并事实上成为一种行为——在多数意义上。语言是我们自身创造的创造物,同时也成为我们个性表达的媒介,它在我们存在之前已经存在。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我们自身的存在,并创造能够被他人所理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客观语言形式——诗歌,我们就从文字上将光照进这个不能言说的世界。

故而,诗歌的出现便是在文明得到一定发展,智慧开始萌发,生存不再是威胁。维柯曾经分过“文明时代的三种类型”,其中智慧出现的时代对应着“神的时代”,此时是智慧萌发的时期,不过阶级尚未形成,因此是一个集中创造文化的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系列发端性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当然这一时期的主题是以神圣意识表现自身的“感性想象的智


慧”(诗性智慧)。为此,维柯指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是“思想性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基石已经形成,并引导出一系列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个人自身的感受便被第一次重视了起来。远古时代渔猎你、刀耕火种时期形成的简小的语言相比于人自身心里的丰富变得匮乏。于是,诗歌诞生。诗的起源在如今我们开化的人类看来是难想象的,因此,我们所谓的追溯也是在不断的寻找诗的本质中进行追溯。而诗歌作为虚无缥缈的存在,要理解它也注定要通过感性的方式。朱光潜先生就认为,诗歌的起源不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fe4a4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