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姓氏名字号

2022-09-26 15:0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姓氏名字号》,欢迎阅读!
姓氏,古人,字号



古人姓氏名字号

一、姓氏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即《资治通鉴·外纪》所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周代时贵族有姓有氏,一般平民则没有。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氏是用来“明贵贱”的,二者的作用不同。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汉代以后则通称为姓,并且姓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的百姓也都有了姓。

中国人的姓的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至今各种姓已达4000多个,并且有单姓、复姓之分。归纳起来,姓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各种情况: 1、以族号为姓,如秦始皇姓嬴,嬴是他祖先的族号。

2、以受封的国名地名为姓,如楚王姓羋(mǐ),氏熊,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受封于屈邑,因此以封地为姓。

3、以祖先的官名、职业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巫、卜等。(今年高考全国卷历史科以此出了一道题)

4、以祖先的居住地为姓,如西门、东郭等。

5、以祖先的名字为姓,如由、余二姓,即以其祖先由余(秦穆公的一个重臣)的名为姓。

7、以崇拜的图腾为姓,如龙、马、鱼、阳等。

8、以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植物为姓,如杨、柳、梅、桑等。 9、非汉民族的复姓,多来自于部落的名称,如呼延、完颜等。

10、非汉民族的改姓,如“拓跋”改为“元”姓,“爱新觉罗”改为“金”姓等。 11、外来民族改为汉姓,如回族的白、马、蒲、金等姓。 二、名字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中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周礼》规定了“六不”。即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命名。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汉人取名,尚英武,雄浑劲健,多用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求长生长寿,






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周代贵族男子的字前面须加上“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上“父(甫)”表示性别,这样就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孔子的字叫“仲尼父”,简称“仲尼”。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字,因“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如:子产(公孙侨)、子胥(伍员)、子渊(颜回)等。 周代贵族女子的字前面须加姓,姓的前面加“伯(孟)仲叔季”表排行,字的后面加“母”或“女”表性别,这样构成了女子字的全称,如“季姬牙母”。最常见的还是在姓之前冠以排行,如孟姜、叔姬、季羋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名字和姓氏一样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人也有了名字。古人在起名取字的时候,除了沿用春秋以前的一些习惯(如用表排行的“伯(孟)仲叔季”惯用“子”“父(甫)”“德”等作字)外,往往还遵循一定的规律,名和字构成一定的关系。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名字同义。如: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孙权字仲谋,张久龄字子寿,韦庄字端己,孟郊字东野,李贺字长吉,。

2、名字反义。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朱熹字元晦,王绩字无功,李益字君虞,秦韬玉字仲明。

3、名字相关。如: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张飞字翼德,刘过字改之,王之涣字季凌,张继字懿孙,贾岛字浪仙,李商隐字义山,高骈字千里,唐寅字伯虎。 4、名字重复。如: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宋濂字景濂。

古人的名往往用单字,字则用双字,名字连称时,一般先称字后称名。古人一般不直呼其名,称名的只有四种情况:一是自称,表谦虚;二是称人,表轻视、厌恶;三是作传,表客观事实;四是称晚辈,表辈份(长辈可称晚辈的名,但出于礼貌,一般不称)。 三、字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古人命字主要有: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四、号

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也叫“别字”、“别号”,是古人成年以后,在长辈所取的名字之外自己再取的一种称号。古人的号往往也有一些规律:

1、古人的号通常是两字或两字以上,有的多达七八个字。如:唐寅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2、古人的号往往体现自己的主观愿望、生活志趣等。如:苏轼号“东坡居士”,辛弃疾号“稼轩”,陆游号“放翁”,徐弘祖号“霞客”,元结号“聱叟”,罗贯中号“湖海散人”,朱淑贞号“幽栖居士”。






3、古人起号随意自由,甚至谐趣幽默、标新立异。如:苏洵号“老泉”(家中井名),冯梦龙号“墨憨斋(书斋名)主人”,高启号“青丘(隐居地)子”,孙文号“中山”(籍贯),这些号都体现了随意自由的特点。姜思周号“花酒陀头”,江本实号“活死人”,陈偕灿号“咄咄翁”,这些都是标新立异的号。

4、古人的号有的还不止一个。如: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黄宗羲号南雷、梨州,袁枚号简斋、随园老人、仓山居士。 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元郑元右,自号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

别人赠号有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有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有以封爵、谥号为号,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近代以后,尤其建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此可谓遗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0b86d4b9f3f90f76c61b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