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022-12-11 09:2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欢迎阅读!
化学,走向,走进,社会,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作者:侍效怡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10

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的影子,化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了那双发现的眼睛。他们不知道哪儿有化学化学在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不明白每天所学的化学知识从何处来,又将回到何处去,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将学习的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割裂开来,鲜活的化学变为了纯粹的字母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个抽象世界。怎样建构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倡导: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教育,给生活的教育 一、从生活走进化学

任何知识都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纯符号的演绎,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发现化学规律,解决化学问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他们的知识背景,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充满生命力的学习中,这样学习化学才有意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创造条件去启发、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思考问题,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一种大的化学学习观。

如今,化学知识渗透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健康、生命紧密相连。因此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应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到课本里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价值

生活中许多俗语、成语也包含着化学知识。例如,百炼成钢,讲解生铁与钢的区别以及炼钢的原理;釜底抽薪,讲解燃烧的三要素;丹桂飘香,联系分子的运动;盐乃五味之,联系氯化钠的用途。

有的古诗中也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如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涉及化学知识有:的成分是蛋白质,蜡烛燃烧的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研究等。 二、从化学走向社会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多给学生创造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用食醋和纯碱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所需仪器可用家中的吸管代替导管,带盖药水瓶代替锥形瓶完成该实验。又如利用化学知识解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判断家庭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如何除去水垢,怎样防止钢珠生锈等。

三、在化学教育中加强SLS教育STS即指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

1.STS教育化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化学知识教育时落实STS教育内容。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时,设计如下的问题:(1)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的雨雾缭绕的幻境,它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2)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呢?(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的现象呢?

2.设计专门的STS教育内容主题,将STS教育专门设计成一个主题一章或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较为系统地学习有关STS教育内容。例如金属的锈蚀与防护一章的内容:(1)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2)金属锈蚀的危害是什么?(3)防止生锈的措施有哪些? 四、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陶行知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的重要性,这对于实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是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的黄金时期。从教学实际出发,开辟第二课堂,解放学生的眼、嘴、手、脑、时间和空间,因陋就简地开展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在进行《活性炭》教学时,可以开展家庭净水器的制作,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对本市空气质量及主要污染物的调查,对本市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对本地水质及其主要污染物的调查,对本地区太阳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等等。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就是指提供丰富的学习情景的素材,引导学生从身边化学物质、现象以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入手,学习物质构成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从生活走进化学,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化学,一方面可增进化学学习与自身的联系,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另一个方面可使抽象的化学知识不再难懂,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即把化学知识放到更宽、更广的社会发展的动态背景中去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实现化学知识的生活化、應用化和实践化,使学生切实感到化学学习既有用又有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17e7a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