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怀不乱的典故由来

2022-09-17 21:0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坐怀不乱的典故由来》,欢迎阅读!
坐怀不乱,典故,由来

坐怀不乱的典故

关于坐怀不乱的典故最早出现在《荀子大略》中: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这个故事自汉代以来已经广为传颂,可谓家喻户晓。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此外,他为人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多次遭到贬谪,但不离开父母之邦,所谓虽遭三黜,不去故国;虽荣三公,不易其介。柳下惠得到了孔子、孟子等人的高度评价;于是后人用这个典故来形容正人君子。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胡炳文在《纯正蒙求》里记载了一个比较清楚、详细的故事,其文如是记载: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不乱附妄》的记载: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乱。还有一个版本,说柳下惠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路边古庙暂避,但一进门,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湿衣服,柳下惠急忙退出,坐于古槐之下,任暴雨浇注。一个正值青壮,一个妙龄女子,孤男寡女同处一隅,干柴烈火,却不出问题,此后,人们就用这个成语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由此,柳下惠的美名传遍天下,人人都称赞柳下惠才是个君子。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荒郊野外,天寒地冻的,突然一个女子前来投宿,柳下惠怕她冻死,就将自己的衣服裹着女子抱着她,一直到天晓。仔细思考,故事真的是漏洞百出,很多疑惑之处,这荒郊野岭的是谁将这个故事说出来的被抱了一夜的女子,她好意思对别人讲自己被一个男人抱了一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谁会信呢而柳下惠又真的会将自己坐怀不乱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柳下惠在鲁国是个正道直行的人,他是所有美好情操、品行的一个代表,因为他德行很高,才会被人们推为和圣,将美谈都加到名人身上,而更有说服力和教化效果。如此想来,柳下惠坐怀不乱就有了一个具体的依托,也就导致了这个故事流传千古。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事实

柳下惠在中国历史上可以大大的好人啊,有姑娘在怀里,还坐怀不乱,我从小就怀疑啊,太可疑了。

很早以前,有网友称柳下惠之所以没有与那女性发生什么,是因为他生理问题,这个我们无法考证,要知道,春秋时期国人还是很奔放的,《诗经》当中也有大量的记载,当然了,最出名的肯定还是关关雎就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老先生不是生理问题,那么只能说这个故事是被杜撰出来的,为什么理由如下:


1、假设你是那个女子,你哪怕真的被柳下惠抱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会出去四处宣传么

2、如果你是柳下惠,自己抱了一个姑娘一晚上啥也没发生,你自己好意思出去四处宣传么

那么只能说一点,这个故事是被塑造出来的。宋明时期,是我国理学盛行的时期,号召存天理,灭人欲,推崇男女授受不亲,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了给这种理论树立典型,找当时人不可能,谁不了解谁啊于是,就只好乞灵于古代,而让这神经病一般的行为附丽到谁身上好春秋时的柳下惠是合适人选。

一、年代久远,谁也无法考证。二、他曾经为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极力推崇。他担任过鲁国大夫,以礼治邦,以信修身。又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狱,执法以平,治国以德。孔子高度评价他言中伦、行中虑,孟子则称赞他是圣之和者,把他与伯夷、伊尹、孔子相提并论,后世尊之为和圣。圣人推崇的人物,就是发生了这样不合常情的事,大家容易接受。

那么如何来合理解释柳下惠的行为呢我更倾向于这个说法:某年夏天,展获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衣,展获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浇注。庙内妇女发觉,躲在门后,忙着湿衣。此事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不乱之美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2d7543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