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来历故事是什么

2023-04-30 22:0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旦的来历故事是什么》,欢迎阅读!
来历,元旦,故事,什么

元旦的来历故事是什么

新年就要到了,我国有两个新年,一个是新历新年,一个是农历新年,而新历的新年叫做元旦,下面是我们给大家整理的元旦的来历故事是什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旦的来历故事是什么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每年的1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雾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夏朝的时候产生了“夏历”就现在的“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岁首这天就叫“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9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有哪些风俗

中国元旦主要有团圆、祭祖、吃饺子、放鞭炮、吃年糕、赏花灯等习俗。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1


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

除此之外,在其他国家也有庆祝元旦的风俗活动。在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的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为什么叫元旦

因为“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太阳刚出太平线的意思。元旦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同时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9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49de1e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