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王文光专题讲座主持词

2022-12-20 06:2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云南大学王文光专题讲座主持词》,欢迎阅读!
文光,云南大学,讲座,主持,专题

云南大学王文光专题讲座主持词

2020623日下午,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0年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在东陆校区生物馆东楼三楼报告厅如期举行。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王文光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的专题讲座。黄清吉教授、吕庆春教授、程中兴教授等基地研究人员和2019级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黄清吉教授主持。

王文光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命题。晚清时期,新的中华现代国家即将诞生,需要一个与中华现代国家相应的民族思想,中华民族概念由此产生。到了抗战时期,为了动员各民族抵御日本入侵,中华民族概念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用阶级斗争学说,完成了对中国社会的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快速多元化,民族问题日益凸显,用什么思想和理论再次对中国社会进行整合成为时代需要回答的重大命题,于是有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

随后,王文光教授谈到,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视野。他认为,“华夷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是基本历史事实,也是中国最显著的历史国情。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须回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何时开始这一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提出时间虽


然不长,但“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却是从商周时期就开始的。因此,从“自在”与“自觉”入手,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把握。

从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大一统的思想与实践,是多民族中国文明没有中断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中国的历史记述中,“五帝”是一脉相承具有血亲关系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此延伸的“华夷共祖”,便成为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古代的智慧表达与实践,也是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系统的理论依据之一。与此相对,历史上以江统的《徙戎论》、曾静的“夷夏之防”为代表的“华夷之辩”,始终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对冲力量存在。对这些对冲力量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为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铸牢中华民族意识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

最后,王文光教授指出,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建构,核心仍然是要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现代国家的发展问题。这需要多学科合作发力,从不同方面和维度,归纳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阐释和回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依据、现实需要和未来必然。不同的学者,可以结合自身的学术特长,开展基于区域的、族别的、民族工作实务的个案研究,由此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走向深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981c76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