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与经济安全

2023-01-20 02:2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安全》,欢迎阅读!
意识形态,安全,经济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浙江外国语学院公选课商务文化安全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意识形态与经济安全

——对意识形态作为经济变量的思考

08国际经济与贸易班

陈福永

20089441060

提要:长期以来,意识形态似乎是哲学社会学研究的特有范畴,经济学很少涉足, 即使在研究相关问题时讨论意识形态,多是将之作为外生变量或给定常量。 意识形态是个人、社会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是减少其他制度安排成本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每个人意识形态的固有部分是关于“制度”的公平、公正的评判。 而这一评判会影响到相互合作的成本、社会交易成本,进而影响社会运行效率。有必要扩展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以解释意识形态的功能,从而使意识形态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解释机制,为经济安全发挥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成本;经济安全

一、问题的提出

新古典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假定是“经济人”,即每个人都是同质的。作为经济人,他(她)能在特定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约束条件下,通过成本—收益计算以寻找并借助于最佳途径,来达到他自己认为能够获得的最理想的预期结果。他权衡的不只是经济方面的得失,而且包括道德、信仰、信誉、情感等给心理带来的精神愉悦,“效用” 做为社会经济主体的我们,行为目的与行为结果,为什么有时候会不一致,这也主要与人的社会性相关,包括偏好、人力资本(如知识与核算能力等)、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以及与这些相关的意识形态等。

简单的说,人们把友谊、尊敬、人格、权力、诚实等“非经济的”效用源泉解释为个人效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在经济函数中充当一个变量的作用,这就是意识形态的经济意义。

二、一个新命题:意识形态具有帮助维持经济安全的作用。

一方面,意识形态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减少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若干价值判断与行为判断从而达成“一致同意”的信息费用与谈判费用,因而大大简化了人们认知和选择的过程,节约了信息费用。另一方面是使团体的长远目标对全体成员来说更具吸引力、说服力,以获得所有成员的支持,愿做出短期利益的牺牲,使个人“搭便车”或违犯规则的行为减少,从而起到“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例如, 在市场竞争中,信誉就是一种获取垄断利润的激励机制和企业整体形象。某个企业把巨额资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初看起来,这是在增进社会其他人员的福利,细究起来,这实质上是在利用比广告更好的方式塑造企业形象和进行市场营销,是一笔回报丰厚的投资。

三、实证分析:诚实也是一种资源

“讲信誉”或“不讲信誉”是人们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如果将意识形态看作“商品”,那么它们就可以和各种其他商品放在一起进行权衡。在著名的“掉钱包”试验中,每个钱包里都有人名、当地住址等以及约合1050美元的当地货币。谁归还钱包,把包里的钱送给谁作酬劳。在亚洲“掉”下的140个钱包,归还了80个,占57%,这与曾在欧洲和北美做过的试验结果几乎相同。

经济学角度看,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多数人眼里,诚实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存在的,或者说人们往往是将诚实作为一种资源,来与其他资源(如金钱等)放在一起进行资源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浙江外国语学院公选课商务文化安全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配置的。在另外一些故意丢失钱包的试验中还发现,随着钱包里的数额增加时,拾获者的诚实行为显著下降(T.Eggertsson1990。这说明人们有些时候的确会将诚实与金钱放在一起进行权衡。

我认为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可以说没有人不认为诚信是一种美德,但人们对诚信的偏好却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对诚信有着强烈的偏好,甚至认为诚信高贵无价(因而拒绝报酬)有些人更偏好金钱或物品,当与金钱二者必择其一时,诚信往往就作为机会成本而被放弃了。一般地,假设不诚实的代价一定,当不诚实的收益上升时,人们便会选择不诚实的行为。同样,当不诚实的收益一定时,随着不诚实的代价上升,不诚实的行为就会下降。

从个人对诚实与金钱的比较产生的结果,可以延伸到群体、国家的意识形态如经济意识策略等与经济利益的权衡而造成的贸易结果。举个例子在中国已经开放的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已在21个产业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而在每个产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美国两家公司参与山西煤层气资源开发面积达606平方公里,美国允许中资企业到美国如此大的地区参与开发矿藏资源吗?中海油公司有条件地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却被美国拒之门外。

我认为诚然,当代大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全球性的或国际性的,但进一步深入追究,则会发现,它们的根基仍然在它们的国家,也就不能说是没有国籍,甚至失去了任何民族和国家色彩。这就是说为了走向国家化,在期初,跨国公司会对一些经济利益做出一些让步以利于前期品牌的树立、市场的开拓等,这就像钱包实验中人们守住诚实而放弃金钱一样,在同市场主体的交涉中会考虑双方的需求,而进入稳步发展之后,对于已经取得的诸如市场准入的成本和后期的机会成本等不会再多加注重,而经济利益便成为群体的诉求。推而广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也是一样。可以说,西方国家对外投资和转让技术特别是对外企并购本国重要企业从未淡化意识形态。这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带来思考,应该发挥意识形态在维持自身的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1](德)卡尔曼海姆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9月第1 [2]毛寿龙著:《政治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月第1 [3]洪光东: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路[J]. 理论与改革, 2007, (01) [4]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5]马振清: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 (01) [6]()林毓生著穆善培译:中国意识的危机[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7]罗跃: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教学与科技20060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deae2c453610661ed9f4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