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诗作

2022-09-07 18:1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诗作》,欢迎阅读!
王安石,诗作,一首,著名

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诗作《元日》,“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大约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元日》这首诗取材于民间习俗,他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今天它还具有古代民俗学的价值。 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 ,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大家知道,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大力推行新政,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片光明。 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元日》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从除夕夜放鞭炮迎春,饮屠苏酒守岁的活动写起,一直写到大年初一早上更新桃符的庆祝活动,把一幅岁时风俗画描绘得生趣盎然,情味隽永,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句,写除夕夜放鞭炮迎春。 一岁除是一年过去了的意思,全句说鞭炮声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阵阵鞭炮声把迎春的气氛渲染得格外热烈欢快,使人读了也如置身于欢天喜地的现场,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闹得心花怒放,喜笑颜开。这一句起得实在不同凡响。明代谢楱榛《四溟诗话》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声中一岁除妙句天成,被诗人妙手得之,着意点染,也如点着了的鞭炮一样清脆响亮,使全诗洋溢出欢欣鼓舞的喜庆气氛。

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写除夕夜守岁饮屠苏酒。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人们饮了屠苏酒便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到了。立春在岁末,那时天寒地冻,远不到春风送暧时节,温暖只能是人们感觉中的温暖,这种暖洋洋的感觉既是饮了屠苏酒引起,更是守岁迎春的喜悦心情所致。没有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而说有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人们饮屠苏酒庆贺新春的喜悦欢快之情,便溢于言表跃然纸上。联系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中关于除夜守岁,


饮屠苏酒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寝,谓之守岁的记载,来读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一幅充满良风美俗情趣的除夜守岁饮酒图便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如同见到人们把酒祝东风的欢腾场面。因此,春风送暖入屠苏句应该解释为:人们喜气洋洋地守岁饮屠苏酒,祝愿春风送来温暖带来康乐。

古人除夕守岁为什么要饮屠苏酒呢?据邓拓同志《守岁饮屠苏》一文(见《燕山夜话》第三集)考证,认为古人在除夕的许多习惯,似乎都与防疫和保健有关。饮屠苏酒便是为了防疫和保健的目的。他引证并分析了明代屠隆《遵生八笺》记载的配制屠苏酒的屠苏方:大黄十六铢,白术十五铢,桔梗十五铢,去目桂心十八铢,去皮乌头六铢,去皮脐葜十二铢(古人把一两分为二十四铢)指出:

如果分析一下屠苏酒所包含的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大黄的功能是排除各种浑浊之气,推陈致新,所以被称为药中的将军。白术是健胃、利水、解热的药,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能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盅毒。蜀椒也能解毒、杀虫、健胃。桂心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乌头能去风痹,去痞,温养脏腑。能驱毒,防腐、定神。综合这些药的功能,可以肯定它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药方。

由此可见,古人除夕守岁要先幼后长的饮屠苏酒,目的是祝愿一家老少在新的一年里无灾无病,健康平安。所以,要联系这个事实来解释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因为饮屠苏酒既然春风送暖连在一起,就只能理解为春风送温暖,新岁吉祥如意

后两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大年初一早上除旧布新,更换新符。曈日,是刚出来的太阳,在这里指大年初一早上这个吉日良辰。有人认为曈曈日形容旭日初升的景象,便解释为旭日的光辉普照,似乎也不够妥当。岁末天气乍阴乍晴,忽雨忽雪,要是桃符一定要在旭日的光辉普照下更换,如果碰上阴晦雨雪天气,没有旭日的光辉普照怎么办?可见这样理解诗意便不能融会贯通。只有把曈曈日理解为大年初一早上朝阳初升时分这个良辰吉日,才符合风俗习惯,才切合人们的节庆心理。因为在大年初一早上更换桃符,是人们对新的年度所表示的一种最美好的祝愿。大年初一早上,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辰,人们认为在这个吉日良辰更换桃符,除旧布新,会带来一年的吉祥如意。所以,每年春节早上,人们都把绘有神荼”“郁垒二神神像或写着二神名字的新桃符挂在门上避邪护吉。据此,千门万户曈曈日二句应该解释为:在大年初一早上这个吉日良辰,家家户户都取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春节这个最吉祥的传统节日

这首诗结尾也结得很精警高绝,神韵悠远。宋代沈义父《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王安石这首《元日》诗的结尾好就好在既即景收住,描绘出一派欢欣鼓舞更新桃符的迎春景象,又即景结情,放开一步宕出远神,揭示出万众一心除旧布新的精神风貌。这样就使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概况性很强的诗句,既蕴含着人们更新桃符庆祝春节的浓郁诗意,又寄托着人们除旧布新迎接新生活的深刻哲理。诗情画意与哲理的交会融合,就使诗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具有了耐人玩味发人深省的有余不尽之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e70c9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