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褒贬嬗变举隅

2023-01-20 22:0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褒贬嬗变举隅》,欢迎阅读!
嬗变,褒贬,成语

汉语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划分,可以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类。在现代汉语成语中,有少数 特殊成语,们的感情色彩自古至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仅列举数例,窥一斑而知全豹。 褒义→贬义 “衣冠禽兽”现在常用来指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道德败坏之人,是一个众所 周知的贬义词,但其原意并非如此。在古代,“衣冠”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直受到统治阶 级的重视。他们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据明、清两朝《舆服志》 记载,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这些“衣冠”上的“禽兽”与文武官员的品级一一对应。因此,当 时“衣冠禽兽”是权力的象征。然而到了明朝中晚期,世风日下,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 死,而且他们常常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于是,“衣冠禽兽”就演变出了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 贬义。 再说“呆若木鸡”。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是个贬义词。 然而,这个成语最初是褒义词,出自《庄子·达生篇》说的是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 的人投其所好,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周宣王每十天催促一次,纪渻子每次都说还没训练好。 直到第四十天,纪渻子说差不多了,斗鸡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了,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其 已经进入一种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原来,


“呆若木鸡”是指已训练好的斗鸡,能心神安定、镇定 自若,跟木雕的鸡一样。“呆若木鸡”是斗鸡的最高境界,正如人们称道的“大智若愚”“大巧若 拙”“大勇若怯”一样,赞誉之意不言而喻。 同类的再如“臭味相投”,原指思想情味相同的人彼此合得来;现专指有坏思想、坏作风的 人在志趣、习惯等各方面都相同。“明哲保身”原形容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能恰到好处地处 理人际关系,具有褒义色彩;现多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道貌岸然”,原指神 态庄重严肃,现指故作正经,表里不一。 贬义→褒义 “三思而行”这一成语,是指经过反复考虑再去做。这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慎重 的处事态度,属褒义词,但事实上“三思而行”最初含贬义。《论语·公冶长》载:“季文子三思 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说:季文子每事必三思之后才去做,孔子听到后 说,考虑了两次就可以了,即经正反两方面考虑之后,权衡利弊即可作出决定,无须三思。在这 里,孔子批评季文子做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 又如“面如冠玉”,语出《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 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原比喻男子徒有其表,含有贬义色彩,后多形容男子貌美,感情色 转为褒义。 中性→贬义 “粉墨登场”中“粉”“墨”指搽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f4344e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