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2022-12-13 21:2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欢迎阅读!
社会学,现象,分析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本文从界定“剩女”这一名词入手,通过数据和实例分析,说明“剩女”现象在中国的客观存在,并从社会学角度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剩女”现象存在的社会后果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剩女;婚姻挤压;婚姻梯度选择

一、现象描述 近几年,“剩女”这个词开始出现在媒体和公众视野,甚至有媒体称:“剩女”时代已经来临,很多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那么当今社会是不是真的进入“剩女”时代了呢?

首先,我们用社会学的方法对“剩女”这一新名词做解释。在媒体中,通常把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一部分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称为“剩女”,这里面暗含了这样几个因素:第一,大龄未婚;第二,高学历带来的高收入;第三,生活在城市里。据此界定,我们对“剩女”下一个社会学的定义:城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龄未婚(通常指3044岁) 女性。早在1997年,就有学者预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大城市,尤其是像广州、上海、北京和天津等较现代化的特大城市的大龄女性未婚比例将会出现同香港等城市一样的迅速上升趋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龄女性的未婚比例更高。今社会女性晚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另一方面从未婚女性比率的绝对值升高,以看出当今“剩女”现象确实有数据支持。同时,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大龄未婚女性主要集中在城镇,占3044岁全部未婚女性的721。与这些数据相对应,很多媒体与网络也纷纷对这一现象从各种角度做了分析和报道。上海热线曾做过一个关于“剩女”时代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有8279的女性认同独身观念,其中在高学历女性群体中,这个比例达到8994;超过86万名适龄女性至今未婚,比10年前多了24万人。而与此同时,男性独身的比例却下降,由10年前的35下降到20。各种关于“剩女”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关于“剩女”产生原因的,有分析“剩女”恨嫁心态的,有呼吁“剩女”时代的,还有人以此为题材搞文学创作。对“剩女”,这一现象,社会的关注度非常高。

二、原因分析

1,从根本上讲,婚姻挤压是导致社会上部分人不能成婚的根本原因。婚姻是适龄男女的结合,而婚姻挤压是指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当婚姻市场中男性供给大于需求,即出现男性过剩与女性短缺时,之为男性婚姻挤压;反之,称为女性婚姻挤压。出现婚姻挤压,导致某一群体数


量过剩,出现婚姻困难。

目前中国的婚姻挤压现状,从总体上来说表现出一定的男性过剩(陈友华)很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从出生性别比等角度进行了很充分的阐述。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剩女”的存在对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我们在分析中发现,不同年龄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婚姻挤压结论同整体婚姻挤压的结论不同,现女性婚姻挤压的特征。数据显示,在剔除不到法定结婚年龄人口外,按男性大于女性3岁的择偶配对计算性别比,城乡2033岁男女的性别比分别为84104 (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也就是说,所谓男性婚姻拥挤的“畸形”态势,在目前城乡适婚年龄段人口中未必存在。 2“剩女”现象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影响的结果。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中国人遵循“婚姻梯度选择偏好”理论。一直以来,人们按照婚姻梯度择偶,普遍奉行男高女低的精神。女性们不喜欢找比自己年纪大的配偶,总是希望未来的配偶年龄不小于自己,学历高于自己,身材高于自己,职业、家庭和工作条件强于自己,择偶明显表现出各方面条件和能力都比自己强的攀高倾向;与之相反的是,男性一般要求妻子年龄比自己小,身高学历低于自己,工作不优于自己,明显地表现出一个女性各方面条件和能力不要超过自己的“低就”择偶倾向。这种“男高女低”的传统婚配模式,导致婚姻市场上出现人为的别比失调现象。所以一直以来,对于那些高职位高收入高学历的女同志来说,可以匹配的优秀的男性或者同等优秀的男性相对稀缺,于是婚姻市场上出现被挤压的现象。 3“剩女”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变动的结果。中国的人口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和人口流动小的局面,人口空前流动;同时,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生存观念得到加强,人们的空间从狭小的血缘关系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所有的社会活动都为了寻找个人与社会更好的结合点,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在这个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大量社会精英为了获得更广阔的的社会发展空间,开始逐渐努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城市于是成为社会精英的聚集地。城市人口高度密集,都市人由异质性的原因拥有特别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为“剩女”提供了比乡村女性更为宽松开明的心理和社会空间。于是“剩女”现象集中于城市。

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教育事业的投资能让自己拥有在婚姻市场的绝对优势;另外,鉴于经济发展所伴随的更高的离婚率的发生,女性会预期未来家庭的不稳定性所必然导致的更大的劳动归属,为了能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和收益,女性趋向于接受高等教育在长时间的求学过程中,客观上促使女性被迫进入“剩女”行列。同时,不菲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良好的教育也成为他们对爱情追求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三、对策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政府要针对“剩女”出现的原因及现状,从防止出现新的大龄未婚人口的角度,制定相关的人口政策;利用社会的媒体工具,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改变现已有传统的婚姻观念,打破传统的婚姻梯度选择,唤醒男性的理性意识,实现从不理性的下娶向理性的平娶甚至上娶的转化。国家要致力于


建立健康的家庭机制,通过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等手段对破坏婚姻和家庭的行为进行制止,确保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婚恋氛围。其次,从个人角度,“剩女”要适当放宽择偶要求,建立新的择偶观念,降低择偶标准;排除不必要的心理障碍和负担,勇敢走向婚姻市场,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的中介手段,努力搜集婚姻市场的有益信息,争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里进行相对务实的双向选择。“剩女”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叶振文,林擎国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842 易翠枝婚姻市场的教育分层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华东经济管理,20072 3 李银河社会变迁影响择偶标准社会,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4133b01a37f111f1855b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