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2022-04-09 03:1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律》,欢迎阅读!
七律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开篇即为主席的诗词代表作之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的诗词艺术风格独具匠心,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截取了长征途中几个重点的场面,寥寥五十六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读罢让人感慨万千。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授这首诗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了解背景。

教学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

1.查找关于长征的资料,如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的基本路线和行程时间有多长?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长征途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2.查找关于伟人毛泽东的资料;长征途中毛泽东还创作了哪些诗?

3.初读诗词,划出不懂得词,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上我采用了读诗明意悟情的流程,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整体把握。


《长征》这首诗,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远征难等闲”,运用简单的背景资料、音频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创设好的情境中直观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升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 三、激情朗读。

虽是短短的一首诗,但诗中包含着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情感,这种情感必须让学生在反复感情朗读中感悟理解。在理解诵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出示了五岭和乌蒙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紧扣逶迤磅礴两词,促进学生的理解;“五岭的绵延乌山的陡峭”,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促进学生的深入直观的理解。

随后,我步步追问,层层引导,让学生讨论:在红军眼里,五岭成了什么?乌蒙山成了什么?这一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在再次朗读中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在充分感悟的过程中读出了真挚的情感,整个教室回荡着他们豪迈、雄壮的读书声。

在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怎么读出这一?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背景资料和出示的课件,自读自悟。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诵读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心里肯定非常——高兴。强过大渡河困难重重,泸定桥头是疯狂的敌人,


桥下是湍急的江水,而桥上只剩十三根铁链,还被敌人用火烧得滚烫。此情此景,叫人看了怎么不觉得——心寒!”通过分组读、女比赛读、师生互读等多种方式,这一中包含的情感就被学生淋漓尽致地读出来了。

四、融入情境畅写片断。

在理解、品悟诗句,学生整体把握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细读全诗,结合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首诗虽仅有五十六个字,但这短短五十六个字里,却有着许多的长征故事。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会的心境,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敬仰之情,自己写一个小片段。

授完这一课,我感到: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学习得很愉快、轻松。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努力、再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8bc8b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