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设计

2023-02-09 21:0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竹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竹石,教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自主理解诗的意思;能通过想象感受“咬定”“破岩”等意思;能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3.通过了解作者,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的骨气。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感受竹子的精神,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诗人的精神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郁郁葱葱的翠竹,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郁郁葱葱的翠竹入手,让学生对《竹石》产生亲近感,为《竹石》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竹石》是写竹还是写石?

(预设:是写竹,通过预习古诗知道,这是生长在岩石缝中的一株竹子) 2. 简介诗人郑燮

了解了诗人和课题,下面我们走进诗人中去,了解从岩石缝中长出的竹子,它的命运会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探讨。 三.通诗句,析诗意

1. 下面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划分出古诗节奏,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开始吧! (强调“坚劲”的读音“jing)


四,想画面,入诗境

1.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交流,翻译古诗的意思,并找出竹石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第一小组汇报: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咬”字极为有力量,最能表达竹子坚韧不拔的性格。“破岩”指破碎的岩石,突出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贫瘠)

(第二小组汇报: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竹子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毫不动摇。“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突出磨难和打击太多。“坚劲”“任尔”体现出竹子不畏艰险,仍保持着风骨。) 2. 作者仅仅赞颂了竹子吗?结合资料,你还发现了什么?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借竹子表明自己不向世俗低头,以及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格。 . 吟诗文,悟诗情

请大家伴随着音乐,再来读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的赞叹之情,在读中体会诗人高洁的情怀。 . 拓展作业

课下同学们搜集古今中外具有同样高洁情怀的人物,下节课一起分享。 . 板书设计

竹石

—————————诗人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cf28455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