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背景目的意义

2022-12-30 23:2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课题背景目的意义》,欢迎阅读!
课题,目的,意义,背景,数学



课题背景目的意义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学生学习的改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论素养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等专业水平都亟待提高。新课程的小学教学如何设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如何正确理解数学课堂改革的理念,从而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形式化的倾向?等等,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的体温具有传递信息,馈信息,调空教学的作用,而提问对学生却具有激发情趣,促进思维,发展语言,引导方向,巩固强化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重在设计训练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在合作、探究、讨论、质疑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研究的过程中,具体会在课堂问题的设计、目的;提问的方法;数学教学叙事;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感悟、评析、问题创设评价等,进行课堂问题设计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力争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关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具体研究策略的理论假设、实施要领、操作流程和实施的范围以及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采取“研究——总结——研究”的滚动推广的方式,随时拿出反映新课程理念的微格案例和运用策略的小例子,用课例和文字形式及时向课题组汇报,点面结合,滚动推广。

(三)研究的思路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体(教研组、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

2.以案例(个案)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研究方法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内涵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教师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遵循“明目标” “重过程”“讲效率”的基本原则,克服“盲目性”、增强“明确性”,克服“简单化”,体现“递进性”,克服“低效性”,实现“高效性”

研究的方法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讨论,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提问是构成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信息反馈的最直接,最贴近师生心理的一个过程。课堂问题的设计对教与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各科教学中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不同类别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质疑,引发思考,完成每步教学目标。课堂的问题设计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苦心研究,精心设计,尽力做好,努力提高,这样,我们所提的问题才具有真实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09a043ab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