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差遣制的意义

2022-12-20 03:07: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官职差遣制的意义》,欢迎阅读!
差遣,官职,意义

官职差遣制的意义



这种官、职、差遣分离制度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重复设置,造成了北宋“冗官”局面的产生。

官职差遣制历史沿革

官,源于唐三省六部制的职事官系统。[1] 至宋,官称与实际职务渐脱离,员外郎、尚书、仆射等,非有特殊诏令不担任与其官称相应职务。官名用于表示官位、俸禄高低,故又称寄禄官。

唐末、五代以来,因事而设,事后即撤,称使职差遣。至宋使职差遣固定为职事官系统,即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简称职。职又分馆职和贴职。馆职指官员在三馆秘阁中所任职务。他官兼馆职,称贴职。贴职或称职名,一般为文官荣誉头衔。

元丰改制后,原寄禄官恢复职事。使名实相符,差遣取消,另高阶官表示官位、俸禄。文官带贴职制度,中经废复,延续至宋亡。 官职差遣制,宋代官制之一

宋代任官制度有官、职、差遣三个体系。官,源于唐三省六部制的职事官系统。至宋,官称与实际职务渐脱离,员外郎、尚书、仆射等,非有特殊诏令不担任与其官称相应职务。官名用于表示官位、俸禄高低,故又称寄禄官。唐末、五代以来,因事而设,事后即撤,称使职差遣。至宋使职差遣固定为职事官系统,即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简称职。职又分馆职和贴职。馆职指官员在三馆秘阁中所任职务。他官兼馆职,称贴职。贴职或称职名,一般为文官荣誉头衔。元丰改制后,原寄禄官恢复职事。使名实相符,差遣取消,另高阶官表示官位、俸禄。文官带贴职制度,中经废复,延续至宋亡。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2d3a1f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