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记忆中的日历

2022-07-09 17: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文记忆中的日历》,欢迎阅读!
散文,日历,记忆

日历年年用,日历家家有。日历,由每个家庭的日常,构成了内容各异的家庭历史。挂在墙上的日历,开始是一帧未来可期的日子,随着时光如水般流失,日历变得越来越薄,许多梦想成为现实的惊喜或失落,诸般精彩纷呈的现实,逐一退入记忆的深巷。旧历无存,一本新日历,再次郑重地挂在墙上,成就了又一年的崭新日子。

家家的日历都要年年更换。一般家用日历,其规格大小厚薄均相当于一个香烟盒,售价差不多也只有一盒普通香烟的钱。一盒烟一天就抽完了,一本日历却能用上对头一年,陪伴一家老小,在盼望中过好每个柴米油盐的日子。

日历并非用一根钉斩钉截铁地钉在墙上,而是以怜悯的情怀,将其挂在一块写字本大小的硬纸壳上。这块张挂于家里墙上醒目位置的彩色硬纸图画板,叫日历板。厚厚的一本日历,老家的乡亲习惯上称之为日历牌(或月份牌),用一条窄薄的软铁片穿起来,固定在日历板上。年终岁尾更换新的日历牌,新桃换旧符,但日历板却不必每次都弃旧纳新。

纸质粗陋、印制简陋的日历板,是普通人家最为常用的物件。张挂日历的专用日历板,上面印着各式彩色图案,有革命样板戏人物,有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也有英姿飒爽的女民兵,在光照不足视线昏暗的老屋里,堪称眼前一亮的风情画。还记得我和奶奶当年住在昌黎县晒甲坨四村,老家贴满了画报的墙上,日历板占据着明星位置,那上面的小常宝形象,多年如一日地摆着青春的造型,面对着我和奶奶露出灿烂的笑容。

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奶奶每天早起,郑重其事地手蘸唾沫,撕下一张日历纸,若刚好听见一声喜鹊叫,奶奶便十分难得地眉开眼笑;若听见院后大椿树上传来老鸹呱呱的叫声,奶便让我“呸呸”地往地下吐唾沫。当然更多时候只听见屋外唧唧喳喳的麻雀叫声。奶奶念叨着日子过得快,祝福着远在外地的亲人,工作顺利、生活平安,我在奶奶的念叨和祝福中长大。

奶奶把撕下来的日历纸,夹在炕席边上攒起来。隔长不短地大爹来串门,掀开炕席拿出零散的日历纸,我看到大爹用它来卷旱烟,一张小小的日历纸,可卷两根烟呢。

奶奶不识字,只认识日历上绿颜色的星期六和红颜色的星期日。我上学以后认识了字,也学会了写字,奶奶让我把放暑假放寒假的日子折起来,那都是回秦皇岛与我父母团聚的日子,我用小手一张张地掀动日历,每当我翻到那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都止不住小鹿撞击般的心跳。奶奶让我把打油买盐的日常花销记到日历上,一年到头花落多少,心里好有个大概其的数。

为了让日历不至于散轶,能够整本地留下来,我想出个办法。把一本新日历挂起来以后,不再让奶奶一天天撕日历纸了,而将一个小铁夹拴上线绳,固定在挂日历板的铁钉上,将翻过那一天的日历纸用夹子夹起来。这样一来,一年到头,一本完整的日历便完好地保存下来了。从此,开启了我家不撕日历的历史。

日历上面记载了我和奶奶去秦皇岛出发的日子,从父母那里归来的日子;有我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有我得到几个一百分的学习成绩;有我家大老黄哪天开始下蛋,有芦花哪天开始抱窝;有全家每位亲人过生日,我和奶奶吃了啥好嚼贵;有我买小人书和家里打油买盐的开销。各类家庭“大事记”,以及生活中“大事件”,与当时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一道,清晰地附着在日历上的日子里。

一本日历,跟所有的日子保持亲近,构成了家庭日记和账本,成为一本家庭生活简史。它陪着我一起回忆,一起思索,一起总结,一起畅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d650cc2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